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老師也要學不停】差異化教學的課堂實踐~劉繼文

 差異化教學:只要在課堂上進行教材差異化、教法差異化、評量差異化其中之一,就可以算是差異化教學。


【理想的課堂圖像】

思考:如果孔子穿越時間到現在教倫語?

找出老師的幫手:小老師、影片、科技、講義等

影片:薩爾曼·可汗~影片能改變教育 可汗學院 成長型思維(Ted演講 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N9smun8lM

運用影片自學可以讓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隨時暫停或重播,透過科技把教室變得更人性化。

思考:同樣的內容可以教幾遍?

每個人需要學習的時間和長短不同,同步教學會受限於課堂時間和地點,非同步教學則可以不受限的反覆觀看。

思考:看影片就學得會嗎?
比較:看<爸爸的置物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MBi0rkG28
            <製作隔夜燕麥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56-QrYXEk

看影片若一邊做別的事,或把教學影片當電影看,學習效果低,教學影片訊息濃度高,所以要搭配講義或筆記,才能讓學生停頓思考,讓學習確實發生,不會船過水無痕。

沒有紙本講義只是看,看影片寫講義才是學


【差異化x科技】

思考:科技如何幫忙老師?

均一平台:有影片、習題,供學生自主學習,線上的習題可以即時回饋, 提供解析。
或是差異指派任務 。

學習吧:可以錄音和語音辨識系統。

思考:你覺得診斷可以怎麼做?

【差異化教學的上課】

差異化教學可以同質分群,分成三軌,因應組別不同狀態,給予不同的學習任務。

透過不同的時間和任務安排,讓每個人有自己的學習步調,搭配講義,可以讓學生自學。


思考:一定要三軌操作嗎?


簡單的作法可以把班上成為二組,快組重思考,慢組重操作,讓各自有自己的學習步伐。

(摘自劉繼文老師上課ppt)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遠距共課】東北角讀報教育計畫

 偏鄉的孩子缺的不是能力,而是刺激,

如果可以給孩子一份禮物,我希望用多元的報紙帶著孩子看見全世界。

感謝延昌校長帶領一群認真熱情的校長老師們,

請我和信源老師一起運用遠距直播、載具操作及平台運用,

試圖突破偏鄉人少的限制,

將每校視為一個小組,讓偏鄉孩子在課堂中跨校討論,從發表活動中學習成長。

孩子們一邊讀報紙,一邊學方法;

老師們一邊線上同備,一邊滾動修正~

其實師生都在學!師生共學、城鄉共學!

遠距教學,比想像中要顧及更多情況,

對我而言真的是挑戰,但帶來的感動也是滿滿的無法想像!






【計畫源起】
校學生數漸減、課堂討論互動不足,如何促進學生討論

(一) 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邀請名師與各校教師進行課堂實務共備,並運用公開課模式讓各校老師與名師有充分對話交流、有效提升教師教學實務。

(二) 活化學生學習的豐富性:以名師課堂實際教學讓學生享受不同的課程或教學活動實作、並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及增加學習模式。

(三) 增加學生學習互動能力:運用遠距直播、載具操作及平台運用,將每校視為一個小組概念,讓偏鄉孩子在課堂中跨校互動討論。


【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第三堂課】






2022年4月15日 星期五

【老師也要學不停】多元文本之教學與評量模組設計~許育健

【什麼是多元文本?和多文本有何差異?】 

多文本:多就是many,是相對於單一文本而言,就是俗稱的群文閱讀,概念來自於比較閱讀,可以閱讀主同題不同的形式、同作家的不同文章等,透過文本間的比對,建構更完整的概念或更深入的探討。

多元文本:multiple text,多元類型的文本,包括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等,不同類型的文章需要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因此我們需要教導學生解讀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方式。

【為什麼需要建立模組?】 

先分清幾個名詞概念~
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較大的概念,包含:講述法、分組討論等,沒有具體的流程,而是原則、策略。

教學模式:重視的是流程和教學步驟,先教什麼、後教什麼,可能會因人、因課、因教材而不同,在教學流程中會嵌入不同的教學方法。


教學模組:模組就是module,把整體的教學區分成幾個大區塊,目的是讓教學設計更方便、有彈性,老師可依據需求重新組裝,就如同樂高一樣,不用全部從頭設計,而是可以用一些零件相互組合。其實一般的國語課都會有自己的教學模組,但【多元文本之教學與評量模組設計】強調的是在不同文本的類型下,應該有符應不同類型的教學模組,讓教學成效更好。




【素養導向原則】 
素養導向原則包括學科知能、生活應用、問題解決、學習策略,不論什麼文本都應該要以這四大原則為思考,學習策略強調方法應用,因此在教導學生學習策略時,不同文本的學習可以思考分成幾個學習任務讓學生學習。
生活應用則強調與其他科目或議題是否有聯結?生活中有沒有其他類似的文本?不同文本之間有沒有異同?讓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文本能銜接整合,可以真正學以致用。





【不同學習階段的篇章類型】


在小學階段雖然高年級會有新詩,但在領綱中其實國中階段才出現新詩。


【連續性文本

記敘文要關注的兩個教學點:
1.寫了什麼?事件間的關聯?
2.用什麼方法寫?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備課時可以思考看文本有沒有什麼特點,可以來做教學設計。

以沙灘上的話為例:
《內容》
從低年級開始就可以慢慢建立自然段的概念,若文本是自然段就等於意義段,就不用分意義段,但若是很多對話就需要整合成意義段,老師可以問:這三段在說什麼?請用一句話說說看。
《寫法》
先寫全景,再寫近景。

連續性文本:
好幾課做為同一主題,故事是連續而簡單,又富有趣味和變化,降低學生認知的負荷,觸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連續性文本建議以《總分總》的教法,先概覽閱讀一次,再分課教完後,最後再合在一起整合討論,並連結經驗回顧,讀到最後一課,可以問學生:這三課這主要在說什麼?帶出[成長]的概念。也可以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連結,讓學生思考:這和我們現在一年級的生活有什麼關係?你有哪裡成長了呢?讓課本成為探究的起點,讓內涵的啟發成為成長的墊腳石,用以環顧生活、回視自己。

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

【老師也要學不停】許育健教授~說明文教學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rstwVvnuI

【何謂說明文?】


十二年國教的五大本文,第二階段起加入說明文本。 
說明文本:以邏輯、客觀、理性的方式,說明事理或事物的文本。
事理說明文:說明事物現象的原理,如水的三態如何轉換。
事物說明文:說明事物的特徵,了解事物的本質,如:水的特性。

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最主要的不同在寫作技巧的不同:
第二階段有 描述(寫具體清楚明白)、列舉(第一點、第二點)、因果(呈現因果關係)等寫作手法。第三階段則多出了問題解決和比較(可能兩種以上的事物比較,也可能是表格比較)。

廣義的說明文就是俗稱的論說文,包含了議論文。
說明文的內在性質是邏輯、客觀、理性,但形式上有可能連續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或混合性文本。









【說明文的內涵】
知識:客觀的說明知識。
觀念:主觀的說明自己的想法,每個人對美的觀念不同。
形式:不論是哪種說明文,比說明文內涵更重要的是說明文的形式,因為內容的教學可能會在其他領域出現,但國語課的說明文要教會孩子讀說明文的方法。

說明文的教學可以和其他文體不同,建議先教形式後教內容,讓學生快速理解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日後才容易學以致用。












【閱讀單元的說明文】
閱讀單元的說明文通常一開始會先提問,讓個人經驗和文本產生連結,接著可以讓孩子先自行閱讀,再帶著孩子討論思考小標題對我們閱讀的幫助、課名和標題之間的關係、寫作順序等,就是希望學生能注意到標題的功用、篇章和局部段落的關係,這是屬於後設認知的知識範疇。



說明文的用字不難,適合學生自己閱讀,不用花太多時間問孩子說明文的內容,更應該著重教導學生閱讀理解策略和整理訊息的方法,因為說明文的資訊量很大。

【課文中的說明文】

說明是相對於記敘而言,廣義上來說(國際上也是如此),若是比較客觀的就是說明事物和事理(說明文),比較主觀的就展現觀點和主張(議論文)。建議看到一篇文章不要太糾結文體,這樣會失去對文本表述靈活的看待。

以【永遠不會太晚】為例,先提出論點,再以史懷哲、劉其偉、科勞克為正例來支持作者的想法,再總結主張。這篇文章是說明自己的觀點,即是議論文。

但【自嘲是最高明的幽默】是議論文還是說明文?
以標題來看,幽默的類型很多種,但自嘲是裡面最高明的幽默,因此猜測是作者提出的一種主張,從課名判斷極可能是議論文。

以課文內容來看,除了第一段和最後一段提出作者的觀點外,第二段開始談了很多自嘲是什麼、自嘲的人如何,主要在說明自嘲的特點,但沒有談論為什麼自嘲是最高明的幽默,也沒有透過比較而顯示它的最高明,而是用例子來說明自嘲是什麼】,大約佔了三分之二,以比例來看,是比較接近說明文,而非議論文,但因為有提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說是論說文。

六下的【享受過程】,第一段是引論,提出問題讓讀者思考:到底是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第二段則是提出論點,提出兩者同樣重要的主張,第三段起再以登山為例論證,但以通篇敘寫內容比例來看,又似乎更強調享受歷程,因此這是一篇非典型的議論文,在文體規範的概念以外,更重要的是帶著學生討論議論文的變異性,欣賞不同的書寫風格,如文章中的小標題,不像是說明文,而像是暢銷書的金句,把核心語句提列出來,讓讀者認知到這個想法,再往下讀。


2022年4月8日 星期五

【老師也要學不停】許育健教授~閱讀教學2

👀複習閱讀教學1~https://sunnyteaching680228.blogspot.com/2021/12/blog-post.html 

【現場老師的提問~帶著好奇或目的來學習】

Q1:閱讀教學有沒有sop流程......

A1:所有的教學都沒有sop流程,都有更好的教學方式,與其思考sop流程,不如說是思考閱讀教學的原則,可以依據不同的文體來思考探討。

Q2:如何提升孩子在閱讀測驗的表現?

A2:測驗成績不理想,可以先思考評量內容選擇的適切性,再細究錯的題目是哪個層次的問題,才能來決定教學的策略。閱讀評量可以分為二部份:閱讀的內容和閱讀的方法,在測驗中都可以有不同的設計。

Q3:如何提升學生回答推論、詮釋整合問題的答對率?
A3:可以分兩部份思考,先看孩子基本能力有沒有問題,識字量達1800字就不會有閱讀上的困難,以課綱的規範來說,大概是四年級。再來處理篇章脈絡情境的理解,包括句子有沒有隱含的意思等。

Q4:學生能擷取訊息,但是要由事實性訊息進行推論時,常常推論的想法依然是停留在事實性訊息的階段,老師該如何指導?
A4:因素很多,也取決於學生過往的閱讀學習經驗,要提升學生理解的經驗,才能慢慢去思考推論。

Q5:洪蘭老師在書中提到不建議寫閱讀學習單,請問對於閱讀學習單的使用上有何建議?分寸如何拿捏?

A5:學習單不等於作業單,學習單應該是透過這樣的材料達到學習的目的,以國習來說,若是上完讓孩子回家寫,那就是作業單,若是在課堂上習寫,搭配課文來討論,促進學習。學習單若運用得宜,在適當時機使用就是課堂上的好工具,若只是抄寫就沒有意義性。

Q6:評量會不會扼殺孩子的閱讀興趣?
A6:若閱讀只和寫閱讀測驗聯結,沒有閱讀的樂趣,就會扼殺孩子的興趣。若是換個方式進行,讓學生先看完再討論,也可以促發孩子不同的思考。評量和閱讀興趣沒有必然的關係,而是作法的問題。

Q7:在合併意義段落時 ,老師如何引導學生從意義段落歸納出上層概念?
A7:段落間的關係大概可分總分、順序、因果等,需要先引導孩子以篇章大概念分成幾份,再往上抓取段意,以簡單的短語來概括。學生歸納時,只要符合內容也邏輯合理,就可以。

Q8:如何引導學生科普閱讀?
A8:科是科學,普是普遍,因此科普閱讀的目的是把生活中的現象,再以科學的原理思考,讓科學知識普遍化。以教學的角度而言,可以先檢視是否有好的文本,讓學生會想往下讀,是否解決問題,再聯結生活週遭經驗。

Q9: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後,要怎麼檢核?
A9:可以透過說、寫、做這三件事讓思考可見,評估學生是否有投入於課堂中。

Q10:閱讀時,有時孩子會碰到不懂的字義或詞意,為了能夠流暢閱讀,在不影響閱讀理解的狀況下,平常不會要求孩子逐字找出字義或詞意。然而,孩子上國中之後,常會碰到一些要判斷題目、選項引號內字義或詞意相同或不同的題目。請問平時閱讀教學時,該怎麼處理這方面的疑問?
A10:(1)教孩子真的讀懂題目的方法(2)國中要求的是精準,要從幾個正確的選項中選出最適切的選項。

Q11:數位閱讀的教學指導和紙本閱讀有何差異要注意哪些地方?
A11:先找出兩者的差異,再由差異中找出教學的重點,雙閱讀最大的不同是呈現的形式,在不同載體上的差異。數位閱讀和紙本閱讀不同處,包括:超連結、圖片、影音或者是動態內容等。如何發揮數位閱讀的優勢,並降低數位閱讀的困擾,就是指導學生進行數位閱讀的核心要點。

【閱讀素養教育】

閱讀課不等於國語課,所以十九大議題中才提到閱讀素養教育,強調的是歷程、媒材、情境脈絡、態度,以下關於閱讀素養教育內涵摘自議題融入說明手冊:


一個有閱讀素養的讀者 ,乃是一位具有批判思考能力的讀者, 他能體察不同的社會、文化情境脈絡的差異了解如何與文本、與作者、與環境及與其他讀者進行交流解決閱讀理解的問題。另一方面 ,一個有閱讀素養的讀者不但能積極主動反思、批判文本的內容 以此建構自己的知識;也能以閱讀為利器,實現個人目標、增進知識、發揮潛能 並參與社群活動 貢獻所長。最後, 因應數位時代的來臨,一個有閱讀素養的讀者應該發展樂於閱讀的態度, 更應發展檢索文本 、 取得資訊及判讀資訊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 閱讀素養教育應包含培育學生運用文本進行批判思考 、解決問題 、 建構知能 、社會生活及善用資訊等能力 。

【閱讀與教學】


脈絡有分成實和虛,實的包括引導的老師、一同討論的優讀者、教室佈置等,虛的部份是看不見的閱讀氛圍,就如同很多人喜歡在咖啡廳讀書一樣,教師也可以在教室設置舒服的閱讀環境,由外而內的影響學生。而小組的分享與互動是促進理解是重要的基礎,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一定要留時間讓學生討論分享,分享是說出來、寫出來,互動是聆聽、比較、回應,只要有充份的互動,就能提升閱讀成效。在教學的現場,大多是教師提供給學生閱讀素材,因此教師要能給予孩子題材多元、形式多樣的素材,拓展閱讀的廣度,豐富孩子的閱讀經驗。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讀者可以:








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扮演的角色也會改變,低年級比較是示範者,到高年級越是支持者。








【閱讀理解教學的重要原則】


1.在提供完整的文本時,可以把教材和原文比較,但沒有優劣之分,因為兩者之間的目的不同,一個是強調文學的欣賞,另一個語文能力的學習。
 2.學習單不要只是抄名言佳句而已,更重要的是展現讀者的所思所感,讓思考被看見,感受到自己的學習成果,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讓閱讀教學更有效。
3.整體的閱讀教學,不能只教內容,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學以致用的方法。











以提問的開放大小來分類~

【聚斂性問題】:通常為了檢核是否讀懂文本,可包含直接提取、推論等。
例:文本中提到了什麼事情讓弟弟決定勇敢去嘗試呢?
【半開放問題】:不論怎麼回答,都會扣合題幹回應。
例:弟弟是一個勇敢的人,請你從文章中找出兩個證據。
【擴散性問題】:雖然與文本無直接關聯,但可以促進讀者的思考。
例:如果弟弟不選擇那條路,依弟弟的個性推測,他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2022年4月6日 星期三

【老師也要學不停】陳彥冲 老師~從課例談素養導向教學設計

 今天週三進修,很榮幸邀請南一國語主編陳彥老師來和大家分享素養導向教學設計。
雖然遇到疫情,臨時改成線上研習,但課程一樣精采,以下是今天筆記(圖片經講師同意後使用):

【開場~最需要教育愛的地方?】

以駕訓班的經驗帶入教育素養的重要,
教練不斷的說:
這個很重要!會考!
不用問這麼多,你照著做就會過!
這不是講過了嗎?

(試想,類似的話是不是也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經驗?
   我們是不是也會這樣問孩子呢?)
等到有一天真的要上坪林山路的那一天,
才發現自己也可以做到!
(與教育對應,
   如何從駕訓班畢業到真正上路才是重點,
   因此,讓學習的內容應用在真實情境才是學習目標,
   而讓學生有需求時,才會擁有促進學習的動能,
   並轉化應用學習內容。











【國語課學什麼?】
現在國語課通常會教語文知能、文本內容和學習方法,
但哪個部份又更該著重呢?
試想,我們現在還記得小時候學到的哪些課文內容呢?
文本的理解固然重要,
但藉由理解文本的學習過程,學會的知能和方法才是可以遷移應用的能力。

素養教學要從找點到找











素養導向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應用在未來的生活中,
所以如何幫原來的教學找到一個接點,
讓學習者更知道為什麼要學習這些學習內容,
會是教師在設計素養導向教學的核心關鍵。

幫學習找到接點,可以有下面這些方法:











例1:學習寫讀書報告,對應到未來生活,可以應用在youtuber的開箱文中。
例2:學習寫議論文,對應到未來生活,可以應用在網路提出公共政策(需要有論點、論據、結論)。

國語課,常以文體來區分教學重點,要運用不同文本的特色才能發揮文本價值:











記敘文為例,知識點可以有很多,但可以用不同的教法來教這些點:












例一:南一版~五下3怎樣成為小作家
是一篇敘述為重的文本,除了有作者的觀點以外,還有更多次序的過渡詞(接下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帶著孩子找出這些重要的關鍵詞(摘要能力),再以圖像筆記帶孩子畫出流程圖。

例二:南一版~三下愛玉的變身術
透過表達次序的連接詞(首先、再、接著、最後)把做愛玉的過程說清楚,因此在教材設計時,是以透過說話練習,讓學生把做事情的步驟說清楚,等會說了之後,再由口述到筆述,做循序漸進的練習。定期評量時,也可以用聆聽測驗評量學生是否學會這樣的能力,如:













例三:南一版~五下13被埋葬了的城市(時間軸)
透用圖像組織方式梳理依時間序書寫的文章,未來才能學以致用,以110會考國文科題目為例,就是運用這樣的概念:










詩歌為例,
低年級的童詩大多是【實和實】的聯結,高年級的詩比較是【實與虛】的聯結。
詩就是透過想像和意境來表達日常生活中的景像,用以表達抽象的概念或情意。
透過觀察生活、感受美好,才能帶孩子找到寫詩的靈感。


例1:以南一版~六下未走之路
樹林的岔路就如同人生的各種選擇,把這樣的意象與綜合課的生涯規劃結合。
例2:南一版~六下春
以想像來描寫草、花、風、雨,加上精煉語言,所以雖然是散文,但美得像詩!
教學活動~春遊陶博館、二行詩(語文+藝文)


議論為例,從課文—>拼圖辯論法—>說服
結合生活議題:你贊成小學生九點上課嗎?
不論贊成或反對,都要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同樣的主題,可以練習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來表達:











在其他教材中,不論是自然領域、社會領域,其實書寫都是有脈絡的,可能是因果關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因此要教孩子做各種筆記的方法(表格、心智圖、文氏圖等),而且要讓學生思考:該用什麼方法筆記?為什麼要使用這樣的方法?在評量時,可以透過同質分組、差異化任務來安排。


【結語】
不論是什麼領域,都應以領綱為出發,
把學習重點與生活聯結,找到接點,
當一個不盲目的老師,
帶著孩子培養真正的核心素養。



【數位協力培訓三】夢NAI創課與SAMR模式~優履工作室(蘇淑菁老師)

  【UBD重視理解的課程設計 】 1.先決定終點 2.再決定評量 3.設計學習活動 【TPACK檢核教學指標 】 1.科技是使用來引起動還是習得概念? 2.科技是使用來淺碟式學習還是發展高層次能力? 3.有多少單元可以使用這樣的科技? 4.科技是使用演繹法還是歸納法學習?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