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高年級國語】五下第四課 故宮尋寶記


一、備課思考:

本文是一篇採訪稿的應用文,描述作者和同學一同採訪故宮志工的過程,帶領大家認識故宮的寶物和歷史文化,暢遊藝術天地。做為整冊唯一的應用文,應重視「採訪紀錄」獨特的文本價值,讓學生也練習如何採訪,並將採訪內容參考課文形式寫成採訪紀錄,因此,這課的教學重點(語文的工具性)可以定在:練習採訪的提問技巧,並於實際採訪後,寫一篇採訪紀錄。

此外,本課提到的「毛公鼎」、「琺瑯鑲珠懷錶」二段,都有非常細膩的狀物描寫,讓採訪紀錄增色不少,習作中則介紹「翠玉白菜」、「肉形石」、「黃玉鴨」,這些段落都可以放在一起分析,比較、統整寫法,再進行小練筆,若訪談主題適合,也可以要求學生把狀物技巧運用在採訪紀錄稿中。

至於情意方面,配合第二單元主題「藝術天地」,可以安排一趟藝文之旅,實際走訪博物館,又或是結合統整活動二閱讀指導的「網路藝術之旅」,讓學生利用搜尋,進行多元的藝術學習,提升孩子對美的感受,讓藝術滋養心靈。


故宮挖寶趣
恆久的美
戲迷
舞動美麗人生
文體
應用文
記敘文
記敘文
說明文
選材
歷史文物
畫作
戲劇
舞蹈
讀寫
重點
練習採訪並寫成採訪紀錄
練習依方位順序介紹一幅畫作
記敘文總分總結構
分項具體描寫
說明文總分總結構
詳略的寫法練習




二、文本分析:

1.文體:應用文

2.表述方式:敘述、描寫

3.主旨:故宮博物館的文物珍貴且具有歷史價值,值得我們參觀探訪。

4.寫作特色:

(1)採訪問答:全文除了頭尾之外,中間的段落皆由一問一答的採訪所組成,透過採訪者適切的提問,才能讓受訪者回答內容充實,讓讀者更了解故宮文物的珍貴。事前的準備功夫要下足,包括確定採訪主題、擬定問題方向、對受訪者的認識等,並於訪問中隨時依受訪者回應內容再追問,才能一來一往的訪談中掌握問答的節奏。



(2)描寫文物(配合習作第三大題):故宮的文物都是精緻的藝術品,課文中剛好有「毛公鼎」、「琺瑯鑲珠懷錶」的介紹,加上習作的「翠玉白菜」、「肉形石」、「黃玉鴨」,比較後發現介紹文物可以從:背景、功用、材質、造型、特殊之處、涵義、評價等面向介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上故宮e學園網站查詢文物的介紹,再教學生有順序的觀察造型,再透過細膩的文字描述,將物品的形態展現出來,讓腦海浮現栩栩如生的畫面。













三、寫作教學設計~圖書館挖「寶」趣(採訪紀錄)
  採訪的主角可以是生活週遭的人,包含:老師、學校志工、校長等,也可以不同藝文場所的相關工作人員,又或是任何能挖「寶」的地方都有值得採訪的價值。學校什麼地方像阿里巴巴的山洞呢?圖書館就是一個充滿各式各樣知識寶藏的地方,值得一再探訪,圖書教師更是圖書館的靈魂人物,值得深入訪問。
   為了讓學生學會採訪的提問技巧,可以利用5W1H和4F來協助學生練習提問~
(1)5W1H:可以運用何人(who)、何事(what)、何時(when)、何地(where)、為何(why)、如何(how)來設計問題,簡單的基本資料或背景重點提問都很適合用這樣的問法,如:

(2)4F:是由英國學者羅貴榮(Roger Greenaway) 提出「動態回顧循環」的引導技巧,可以透過Fact(事實)、Feeling(感受)、Finding(發現)、Future(未來)來提問,從事實的認識開始,再了解受訪者的情緒感受,以及經驗發生背後的意義,未來又該如何轉化應用。多面向的提問可以讓問題更深入,不只停留在訊息的表層,讓訪問的面向更多元立體。
教學照片:(未完待續)
(1)訪問前





(2)訪問中








有創意的孩子還自己做了個三"粒"電視台麥克風~真是太有才!













(3)訪問後
關於故宮也有很多有趣的書可以推薦學生延伸閱讀,來進行一趟紙上藝文之旅~











2020年3月19日 星期四

【高年級國語】康軒五下第三課 智救養馬人


康軒這一課智救養馬人非常經典,內容敘述晏子運用機智婉轉勸諫齊景公,成功救了養馬人一命,也避免景公犯下大錯。

這一篇故事的引發事件就是因為齊景公的馬病死了,
但接下來故事中的各個人物反應並不相同,讓故事更具張力,
所以老師可以透過人物關係圖找出不同人的反應,來幫孩子梳理文章。
再透過提問讓孩子思考:既然大臣覺得不妥不提出諫言,為什麼故事還要安排大臣的角色?
讓孩子發現故事中靠著大臣的不敢,更突顯了晏子的機智和勇敢。


高年級在摘要的部份依教育部的點點表來看是利用文章結構寫大意
所以我運用故事梯讓孩子利用背景、引發事件、問題、解決、結果來說大意
(當然在課堂上是不會顯示摘要內容的,會讓孩子討論發表後才秀出來)


這一課的最後一段比較特別的是有寫出故事的迴響,
剛好和前一課不一樣,可以做個寫法上的比較。


我們可以從晏子身上學到什麼呢?
除了運用機智外,他的勸諫更充滿了智慧,我們先讓孩子討論這三條罪狀可以交換嗎?
讓孩子發現這三條罪狀影響的層次由淺到深,無法交換。
剛好可以趁機學習「有順序的勸告」,
最近的時事情境非常適合來練習:
如果你朋友買了機票想出國,考量疫情持續擴大,你會怎麼勸告他放棄出國呢?
要怎樣說服才能達到目的?
孩子們從「個人」、「國內」、「國際」三方面練習分析事情的嚴重性,學習有層次的論述。










只要和生活相關的情境討論,都十分熱烈啊!

2020年3月15日 星期日

【生活時事】我們和新冠肺炎的距離

如何帶領孩子認識新冠狀病毒🦠?

開學後的校門口是一大群的導護和志工為孩子量體溫,導師們則忙著宣導防疫重點項目。

原以為網路媒體的報導量這麼大,孩子應該對新冠狀病毒有基礎的認識,沒想到班上有孩子連活性碳口罩和醫療性口罩都分不清,怎麼談保護自己呢?立刻決定調整教學內容,還是得從基本的內容開始談起,先用讓孩子說說自己認識的新冠狀病毒,再用5W1H提問統整:

活動一 認識新冠肺炎
What?
什麼是冠狀病毒?
什麼是新冠狀病毒?
Where?
哪些地方有新冠狀病毒疫情?
出入哪些地方容易被傳染新冠狀病毒?
When?
新冠狀病毒何時開始流行?
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是多久?
Who?
哪些人需要居家檢疫、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
Why?
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被列為危險傳染性疾病?
How?
新型冠狀病毒如何傳染?
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活動二 防疫主題書展
基本概念有了,再配合教室後方的世界地圖看看疫區的分布,討論一下各國現在的疫情和防護措施,想想有什麼還想了解的問題,帶著問題到圖書館主題書展找答案~

活動三 吐司實驗~洗手的重要性

網路之前看到美國老師用吐司做實驗,可以看出洗手的重點性
https://heho.com.tw/archives/62124
本來想讓學生直接看結果,但有人提醒可以讓學生眼見為憑
想想也對~於是我們就如法炮製
好幾天後,麵包看起來還沒什麼變化
一星期後,終於有動靜了
吐司上出現了一小塊一小塊的霉菌
出現的霉菌數量排列如下:
沒洗手碰觸>放桌上的>新鮮未碰觸的>肥皂洗手>酒精洗手
這結果和美國的不太一樣~
不知道其他變因沒控制好,不過共同的是證明了:洗手的重要!!
這個活動小朋友很關心,自從冒出了第一個霉菌後,他們就會認真的觀察下一個何時出現,
本來我想把這些吐司丟掉了,但他們還捨不得,直說要繼續看下去~~哈哈哈







活動四 內心的拔河~兩難情境

傳染性高的新冠肺炎讓人聞之色變,因此很多原定的活動一一取消,
最近引發熱議的就是:到底該不該取消媽祖遶境的活動?
我讓孩子們先不討論,寫一寫自己的想法,
再讓他們去觀察別人的觀點,再與網路的投票意見對照,
想一想,如果一個主辦活動的單位在做選擇時,是該考量文化的傳統價值,還是順應時局考慮民意呢?

 
 

上週四有機會上到曾培祐老師的思考課,剛好老師教我們用拔河的方式討論黑死病的兩難情境,於是,我利用米蘭封城時有許多人逃出的新聞,丟給孩子思考:如果遇到了封城,你會留下或離開?

先找一個夥伴兩兩口頭分享,再一人拿一張便利貼寫下選擇的原因,分別貼在拔河繩的兩端。


接著,每個人輪流上台看看別人的想法,兩人一組討論有哪些打動自己的理由,可以取得共識投給三個人,最後由老師統整哪些最高票,讓寫的人再說一說,讓彼此聽到不同觀點的想法~


各種討論活動的背後,其實就是教師想辦法讓孩子的思考變得可見。雖然沒有正確答案,沒有對錯,但是可以讓孩子從多面向的觀點來思考一件事情,換個角度考量,思考的路更寬廣。人生很多問題的答案,都需要自己去尋找,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走在思考的路上。



活動五 真假難分~新聞追追追

媒體識讀是高年級圖書利用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剛好搭著疫情的議題,趁前不久爆發的衛生紙搶購事件還記憶猶新
就來和孩子探討:我們該如何面對不確定的訊息?
希望孩子們多一點思辨的能力,不要被假訊息綁架






我就利用了一個自己曾受過的假訊息,
讓學生先找一找訊息中有哪些容易讓人相信的文字陷阱,
孩子們都能立刻發現:台大、醫生、人名、十分有效、60年經驗、實行17年......
這些文字乍看煞有其事,但用一般健康常識思考便覺得奇怪
於是我讓學生試著上網🔍搜尋真相,
孩子們像柯南一樣個個興致勃勃的想破案,
大家打的關鍵字並不盡相同,但都能快速發現這是假訊息!



最後再給學生一些思考方向,希望未來他們面對網海茫茫的訊息時,能都停、看、想。



教室佈置


我也利用這個主題的學習成果做教室佈置,希望孩子對新冠狀病毒有了更多認識,就更有保護自己的行動力!

【數位協力培訓三】夢NAI創課與SAMR模式~優履工作室(蘇淑菁老師)

  【UBD重視理解的課程設計 】 1.先決定終點 2.再決定評量 3.設計學習活動 【TPACK檢核教學指標 】 1.科技是使用來引起動還是習得概念? 2.科技是使用來淺碟式學習還是發展高層次能力? 3.有多少單元可以使用這樣的科技? 4.科技是使用演繹法還是歸納法學習?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