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7日 星期日

【2022台北夢實踐家】


我不想和你談論教學, 不想和你談論那些理想的教育愛,
請離開教室,
我帶你到夢N走走,
去探望一群群的老師,
如何在假日堅定奮力的精進自己。
他們來自各地,
但一樣擁有教學的初心,
擁有攜手向前的夥伴,
擁有值得記錄的課堂風景——
對一位老師而言,
還有什麼比這更幸運的事呢?
謝謝分享的實踐家,
帶給我們豐沛的教學能量,
謝謝擊掌的實踐家,
為精采孩子的課堂勇敢一次。
我們,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2022年3月18日 星期五

【老師也要學不停】許育健教授~句子教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ywNEPofPk&t=962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ezNTK3c-E
【字、語素、詞】

字(只要是具有字形都是字)、語素(最小的意義單位)、詞(最具體的意思,也是教學最適合的切入點)、短語(詞組)

【句子:語詞成句 單句/複句】
一、單句:一句話表示一件事。
形成句子最小的單位就是單句
(一)基本元素
1.有頭有身體
2.誰+是什麼/誰+做什麼/誰+怎麼樣
什麼+是什麼/什麼+做什麼/什麼+怎麼樣
3.主語+謂語;主題+評論(不適合小學)
(二)語氣
陳述、疑問、祈使、驚嘆
例:我們來數數看吧!

例:我吃飽了、我是老師、天空好藍。
例:水草上的我啊!呱呱!-->這句話完整嗎?不完整的句子,我做了什麼事或我怎麼了都沒說清楚。
例:水草上的我啊!呱呱!只聞聲不見影。-->完整的句子,明確的知道我發生了什麼事。

也可以加入形容詞或複詞,讓句子更豐富,但這句話只講一件事,所以仍然是單句。

例:小羊出門了-->小羊開開心心的出門了。

【教學策略】
1.可以透過排序活動,鞏固學生單句概念。
2.讓一群學生拿主語,一群學生拿謂語,請他們組合成句子,再全班共同思考是否語句完整合理。


3.用不完整的句子讓學生去補成完整的句子。
家是個地方結構完整,但語意不清,家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可以補足讓句子完整。



評判句子的標準:語意完整、語詞正確、語序通順的句子


語境的影響
在語境充足時,不完整句,也可以表達完整的意思。
如:好可愛啊!這就是小黑點變成的小青蛙。
如果每一句都用完整句表達,太完整的句子會感覺一直重複,整篇讀起來會不順,因此在篇章中,容易看見不完整句的表達。


二、複句:二件事以上組成句子。

例:你來猜一猜,我是蝦蟆還是青蛙?-->有二件事來表達更完整的語意。
吃過晚飯,全家人一起去散步。-->這句話敘述了二件事,是複句。

在教學上最常見的是關聯詞複句,透過關聯詞表達句子間的邏輯關係:


【教學策略】
 1.把關聯詞遮住,讓學生思考關聯詞的作用。
    2.再把關聯詞放回句中,理解關聯詞的作用。
    3.理解以後,再練習造句。

句子教學的重要原則:理解優先,再練習表達
以教學語用的角度出發,可以透過辨析情境,讓學生了解為什麼運用這個句型來表達,才來造句。
【句子的結構(六大成份)】(不教給學生)

單一詞彙時,我們常把詞語依詞性分類,如學生是名詞,但下列情況就是例外:
如:你這樣做,學生都不學生了!(第二個學生,不再單指學生這樣的身份。)

在句子裡,會以句子功能的需求來講,如:定語、主語、賓語等。
主+謂(如同英文裡的不及物動詞,不用加賓語)
主+謂(如同英文裡的及物動詞)+賓(如同英文裡的受詞)

透過這樣的句子結構,可以快速找到句子的重點,在縮句時也會運用到這樣的概念。

在上述句子中,學生類型很多,因為加了形容詞,變成只限定討論【認真的】學生。
若要快速抓取句子的重點,只要摘主+謂+賓即可-->學生成為明日傳奇。



【句型、句式、句類】
一、句型~主謂句
(一)主謂句


(二)非主謂句:可以簡約的強調出重點,要看前後的關係才能理解完整意思。
1.動詞性非謂語句:下雨了!
2.形容詞性非主謂句:好極了!
3.名詞性非主謂句:好大的豬!
4.特殊非主謂句:啥?呀!


二、句式
句式就是句子呈現的方式,重點是用換句話說的方式來表達同一個意思。
不同句式時,強調的重點不同,要帶著學生去思考不同句式表達的差異。
例:這件事我沒聽說過=>強調的是這件事。
        我沒聽過這件事=>強調的是我沒聽過。

三、句類:句類就是句子的類型,同樣的字句會因語氣的不同而意思不同,可以分成下面四類:





【修辭】

修辭是為了美化句子,但句子不完整,透過修辭也無法美化。在教學上,可以不先談修辭的類型,而從內容、形式、語氣來思考修辭的運用的時機和作用:



【語句教學示例】(因版權關係,略)


語句教學
演進語料來做教學設計,讓學生在簡單的主謂結構上,慢慢做添加。






2022年3月11日 星期五

【老師也要學不停】許育健教授~連續性文本:課例與教學

 日期:3/12(六)

講者:許育健教授

可以搭配影片觀看筆記:

🗣Part1:https://youtu.be/iqGvCDhMf6Y

🗣Part2:https://youtu.be/cRv-qV8siCA

【PISA文本類型】

1.連續性文本:故事/小說 、散文/劇本 
2.非連續性文本:文字/圖表、說明書
3.混合文本:雜誌、網頁


以111國綜而言舉例:

連續性文本



非連續性文本

混合文本








連續性敘事文本=故事

低年級最常接觸的文本就是詩歌和故事,所以不論任何版本都是從讀故事的樂趣開始。若使用的教材是不同課,但課與課之間的情節連貫、人物固定,就是連續性的敘事文本,好處是可以減少讀者在閱讀時減少負擔,讓學生容易接觸親近複雜的文字符號。

【為什麼要從故事開始學習?】

在還沒接觸正式教育之前,孩子其實不論是在遊戲、看卡通、讀故事中,其實都在接觸故事,故事裡不同的情節變化,可以激發閱讀本能。此類文本可以促發學生主動閱讀的動機,讀久了,其實就會發展出閱讀的基模,帶著主動的好奇去預測並在閱讀過程中自動修正,並提升對敘事文本結構與內容的認知。

不要急著拆解文本或練習語料,更重要的是引領學生對閱讀擁有渴望,帶著對文本的期待來學習。

【連續性文本要如何教學?】

連續性的課文在同一單元呈現,建議以總分總的方式,配合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教學。


寫故事的人背後其實都是想要探究一個主題,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事件反應了什麼議題?其實都是在呈現不同的主題,可能是勇氣、情感、好奇、批判......,等孩子對主題有概念後,便可以此為基礎再進行延伸閱讀,以文本出發,再離開文本,去探究更廣闊的世界。

【故事教學的重點】



類別:生活故事、自然故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童話、寓言、小說等。

故事元素:人物、場景、情節。
不同的場景其實就會形成不同的故事類別,如果場景是生活地點,就會形成生活故事。而時間的演繹就會形成情節,也是最吸引人的部份。

長篇故事:若是長篇故事,重視的就是事件與事件的關係(連結),其實閱讀的歷程就是在了解各式各樣的關係,若因識字量不足時,可能就會產生讀不懂,無法理解故事脈絡。

故事教學的目標:
1.興趣
2.理解:運用教學的策略協助孩子解決閱讀時遇到的困難
3.回應:如果寫故事的人想要透過故事表達什麼,讀者讀後可以回應作者創作的目的,讓回應文本可以重視作者背後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提升讀者的參與感,讓閱讀與讀者的生命歷程交會,產生共鳴。

【故事的文本分析】

可以從見樹和見林兩個面向來看

見林:故事的整理理解(主要情節)>字詞句的理解

故事一開始發生什麼事?後來怎麼了?最後結果是什麼?
我們可以快速簡單的摘要故事大致輪廓,過程就算遇到不懂的字詞,也不影響理解文本,可以先略過。

見樹(可以視為一個事件):問題(背景)、反應、行動、結果

看第二次時,可以關注故事的細節,較長的篇章是很多事件的組合,因此每一個事件都可以單獨來看問題、反應、行動和結果。

整體觀照:關係~事件關係、轉折意外
關注在故事整體事件間的關係如何去安排,若能多思考作者的書寫脈絡,未來有機會要寫故事或分享經驗時,就可以掌握如何描寫,就算同樣一件事,都可能因為不同的描述而有不同效果。

回應:讀者對文本的回應(感受/省思)

較偏向感性的回應,與詰問作者不完全相同,詰問作者會問為什麼這樣寫、故事裡的人物是否是真人真事......,較偏向理性的梳理。

【讀故事時,心理的歷程為何?】

以一個不可思議的夜晚為例。
初看【標題+圖】

心理os:時間是夜晚,但這一個夜晚到底不可思議在哪裡?

開始看【故事】

心理os: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心理os:真的嗎?為什麼?

心理os:這樣有效嗎?(可能會連結過往經驗,故事通常都一波三折,應該第一次不會有效吧?)
心理os:結果竟然有效!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看完【故事】~運用策略摘要故事

在閱讀過程中~運用了預測、提問、釐清、摘要的閱讀策略。

【交互教學法】

【交互】包含了教師和學生的交互,讀者和文本的交互,在閱讀過程中閱讀策略的交互運用,在交互教學法中老師的放聲思考小組討論就非常重要。




外國的教學提示卡也運用了交互教學法:
【預測】
Please get ready to read to_____
請準備閱讀__________
I predict this section will be about because________
我預測這一部分會這樣,因爲_________________

【提問】
Ask questions as you read: W o, whet, Where, when, why, how, and what if.
當你讀到: 嗯,嗯,在哪裏,什麼時候,爲什麼,如何,如果,可以提問和思考。
Are there any ideas you found interesting or puzzling?
有沒有覺得有趣或令人費解的想法?

【釐清】
Were there any words you did not understand?
有哪些不懂的字詞嗎?
Was there anything confusing to you?
有什麼讓你困惑的地方嗎?
Do you have any "I wonder" questions?
你有任何想知道的問題嗎?

【摘要】
This was about___________
這是關於____________的文章。
What do you think the author wants us to remember?
你認爲作者希望我們記住什麼?

摘要是個複雜的技能,所以必須花費較長期的時間練習,無法一朝一夕之間練就。可以從故事重述開始,也可以利用下面的故事結構提供學習鷹架,讓學生感受到把複雜的內容縮減的歷程,或是透過小組討論幫助學生學會歸納。

【課例~翰林版好奇動手做】(因版權問題,略)




【數位協力培訓三】夢NAI創課與SAMR模式~優履工作室(蘇淑菁老師)

  【UBD重視理解的課程設計 】 1.先決定終點 2.再決定評量 3.設計學習活動 【TPACK檢核教學指標 】 1.科技是使用來引起動還是習得概念? 2.科技是使用來淺碟式學習還是發展高層次能力? 3.有多少單元可以使用這樣的科技? 4.科技是使用演繹法還是歸納法學習?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