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

【老師也要學不停】許育健教授~說明文教學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rstwVvnuI

【何謂說明文?】


十二年國教的五大本文,第二階段起加入說明文本。 
說明文本:以邏輯、客觀、理性的方式,說明事理或事物的文本。
事理說明文:說明事物現象的原理,如水的三態如何轉換。
事物說明文:說明事物的特徵,了解事物的本質,如:水的特性。

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最主要的不同在寫作技巧的不同:
第二階段有 描述(寫具體清楚明白)、列舉(第一點、第二點)、因果(呈現因果關係)等寫作手法。第三階段則多出了問題解決和比較(可能兩種以上的事物比較,也可能是表格比較)。

廣義的說明文就是俗稱的論說文,包含了議論文。
說明文的內在性質是邏輯、客觀、理性,但形式上有可能連續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或混合性文本。









【說明文的內涵】
知識:客觀的說明知識。
觀念:主觀的說明自己的想法,每個人對美的觀念不同。
形式:不論是哪種說明文,比說明文內涵更重要的是說明文的形式,因為內容的教學可能會在其他領域出現,但國語課的說明文要教會孩子讀說明文的方法。

說明文的教學可以和其他文體不同,建議先教形式後教內容,讓學生快速理解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日後才容易學以致用。












【閱讀單元的說明文】
閱讀單元的說明文通常一開始會先提問,讓個人經驗和文本產生連結,接著可以讓孩子先自行閱讀,再帶著孩子討論思考小標題對我們閱讀的幫助、課名和標題之間的關係、寫作順序等,就是希望學生能注意到標題的功用、篇章和局部段落的關係,這是屬於後設認知的知識範疇。



說明文的用字不難,適合學生自己閱讀,不用花太多時間問孩子說明文的內容,更應該著重教導學生閱讀理解策略和整理訊息的方法,因為說明文的資訊量很大。

【課文中的說明文】

說明是相對於記敘而言,廣義上來說(國際上也是如此),若是比較客觀的就是說明事物和事理(說明文),比較主觀的就展現觀點和主張(議論文)。建議看到一篇文章不要太糾結文體,這樣會失去對文本表述靈活的看待。

以【永遠不會太晚】為例,先提出論點,再以史懷哲、劉其偉、科勞克為正例來支持作者的想法,再總結主張。這篇文章是說明自己的觀點,即是議論文。

但【自嘲是最高明的幽默】是議論文還是說明文?
以標題來看,幽默的類型很多種,但自嘲是裡面最高明的幽默,因此猜測是作者提出的一種主張,從課名判斷極可能是議論文。

以課文內容來看,除了第一段和最後一段提出作者的觀點外,第二段開始談了很多自嘲是什麼、自嘲的人如何,主要在說明自嘲的特點,但沒有談論為什麼自嘲是最高明的幽默,也沒有透過比較而顯示它的最高明,而是用例子來說明自嘲是什麼】,大約佔了三分之二,以比例來看,是比較接近說明文,而非議論文,但因為有提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說是論說文。

六下的【享受過程】,第一段是引論,提出問題讓讀者思考:到底是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第二段則是提出論點,提出兩者同樣重要的主張,第三段起再以登山為例論證,但以通篇敘寫內容比例來看,又似乎更強調享受歷程,因此這是一篇非典型的議論文,在文體規範的概念以外,更重要的是帶著學生討論議論文的變異性,欣賞不同的書寫風格,如文章中的小標題,不像是說明文,而像是暢銷書的金句,把核心語句提列出來,讓讀者認知到這個想法,再往下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108課綱教材開箱】六年級三家版本國語一課一重點

👉👀延伸閱讀:五年級三家版本一課一重點  https://sunnyteaching680228.blogspot.com/2023/11/108.html 康軒版六上語文讀寫重點統整表 課文 語文讀寫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