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13-課研組長(課程設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13-課研組長(課程設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 主題書展】水世界~小水滴的秘密


每學期和閱推宜錚老師共同討論激盪的主題書展,總能讓孩子增廣見聞,拓展視野,打開閱讀的廣度,認識不同主題。這次的課程設計重點分別是:

低年級:小水滴的秘密+省水賓果

中年級:水資源現況+塑膠島+省水迷宮

高年級:水資源現況+御風男孩+水資源海報設計

這次我負責上低年級「小水滴的秘密」,雖然只有短短一節課的時間,但仍希望孩子對水資源有感,並嘗試在生活中實踐。





🔷聯結生活:

從生活中用水開始談起,再利用停水公告引發孩子思考缺水的不便和辛苦,討論水的重要性。











🔶討論拓展認知:

1.討論水的來源,利用「小水滴,祝你旅行愉快」一書簡單介紹水循環的概念。
https://children.moc.gov.tw/book/219434

2.水資源得來不易,因此人類利用水庫來蓄集水資源,也需認識省水妙招於生活落實。

3.用左右手來選擇哪個方法才是省水方法,讓孩子動動腦、動動手,再連結生活經驗補充說明,有的孩子就知道除濕機的水可以再利用,有的就不知道,趁這個機會讓孩子們再多關心觀察生活。
圖片來源:

4.發下學習單,讓學生思考哪些省水方法還沒介紹到?很多學生就發現「兩段式省水馬桶」、「感應式水龍頭」,再帶入省水標章的概念,介紹省水裝置。

5.最後請學生帶學習單回家實踐上面的方法,再連線看看有幾條~

🔶閱讀發現新知:

留時間讓孩子自由閱讀主題書展的書,在主動閱讀的過程中,只要有發現小水滴的秘密,請主動來和老師分享。我就會立刻打在大螢幕上,並寫上學生的號碼,增強他的學習動力。

(這活動雖短,但很有意義。孩子參與度也高,剛好也符應主題—小水滴的秘密,自己發現的才叫秘密呀!經過小朋友的分享,我才知道非洲人會利用長頸鹿的尿來洗澡,所以我們真的要珍惜便利的水資源~)






🔷情境佈置最後把孩子們發現的秘密印出來佈置圖書館,讓學習環境意義化的感覺真好!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作家有約】暖身活動~遇見王文華老師

 下週的作家有約,超級榮幸邀請到王文華老師,為了迎接貴賓的到來,除了帶孩子們閱讀相關作品外,也透過幾個小活動來認識作家。

《神秘數字認識大作家》

引發學生對作家的好奇心,透過幾個神秘數字31、200、2021來讓學生猜測。

Q:31的神秘數字和王文華老師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人猜老師31歲(哈!這個猜錯也開心)

有人猜創作31本書,在31日這天出版第一本書……

A:正確答案是王文華老師教了31年書,也寫了31年書。讓學生了解文華老師很早就開始創作,投入創作時間的時間很長。

Q:200這個神秘數字和王文華老師有什麼關係呢?

A:根據前面的線索,就很容易猜到文華老師創作超過200本書,創作量驚人!再用數學算一算,一年平均創作6-7本書,平均2個月要寫一本,實在是寫作快手啊!

Q:2021這個神秘數字和王文華老師有什麼關係呢?



有人猜2021年得了重要的文學獎,有人猜2021年完成了他的夢想,有人當然也猜到……

A:2021年王文華老師退休,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創作~



Q:金庸寫的倚天屠龍記和王文華老師有什麼關係?

有人猜是他們是師徒關係,有人猜是合作關係,有人猜是文華老師最喜歡的書,當然也有人猜…….

A:這是影響文華老師投入創作的啟蒙之書。



簡單的QA讓學生快速認識王文華老師,再介紹幾本經典之作後,就請本尊登場,讓學生感受文華老師的魅力!

《聽故事v.s接力說故事》

疫情期間,文華老師曾參與童書作家說故事的接力遊戲,「阿里胖光」的故事有趣好玩,情節反覆帶出人物性格,最後文華老師留下了開放的結尾讓學生發揮創意:面對阿里胖光的抱怨,想要一杯冰涼的水,天神會怎麼回應呢?

👇看王文華老師說故事~阿里胖光

https://fb.watch/gZbC_EpKi1/

我先透過故事階梯梳理故事內容,帶著孩子討論阿里胖光個性,再討論故事主旨來設計故事結尾。


孩子們的想像力十足,有人說天神把他送回家,有人說直接讓他掉到尼羅河喝水,有人說讓他掉到海裡(有水卻不能喝),有人說讓他在沙漠中渴到產生幻覺,有人說送他一罐冰涼的清冠一號,有人說給他駱駝的臭口水……,參與故事讓閱讀更有趣!

                                         

《我想問作家的問題》

認識完作家,感受完作家魅力,再讓學生對作家提問,下週再由文華老師來抽出題目回答,相信學生們都會非常期待下週活動的到來!






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學習很素養】校訂課程~時間閱章

這學期上的課是校訂課程四年級,
是以主題式的課程融入閱讀為主,
這個月的主題是【時間閱章】,
當然是希望升上四年級,
希望孩子更懂得自我管理,讓生活更充實,
所以課程的主軸很明確,從:時間的腳步(感受)👉時間的重點(覺察)👉時間的安排(應用)👉時間的故事(傳達),利用一連串的課程來學習運用時間。


以下試著簡要記錄:

【第一堂~時間的腳步】


💜生活連結:
開學第一堂課,要先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便從生活經驗切入,
讓學生思考覺得暑假時間過得快還是慢?為什麼?
請學生兩兩一組,在課堂中分享暑假生活,並說明快慢的原因。
💜討論對話:
引導學生分類,進行討論歸納時間的感受與什麼因素有關?

時間過得快

時間過得慢

1.  玩手機

2.  睡太晚起來時間就不見了

3.  旅遊

4.  每天日子都一樣

5.  在安親班可以和好朋友玩

1.  每天上英文

2.  上安親班

3.  不知道要做什麼

好玩、可以自己選擇、有安排

無聊、不有趣、沒有安排


💜深入思考:
你覺得你的暑假充實嗎?如果再過一次暑假,你會如何充實暑假假期?
(嘗試新事物、安排旅遊、親近大自然、完成目標、參觀博物館、和親友相聚等)

想一想,如果把充實、不充實、時間過得快、時間過得慢,畫成四個象限,你覺得你的暑假比較接近哪一個區塊?

💜總結歸納:時間的快慢和當下度過的感受相關,不論時間快慢,只要善加運用就能有充實的時光。

 【第二堂~時間的重要

教材來源:翰林版課文《提早五分鐘》、《明天再寫》
(選擇原因是考量一節課的時間有限,課文的篇幅長度適中,內容又很有趣,他們上的是康軒的國語,因此內容不重覆。)

💜閱讀策略:默讀、找主旨

1. 教師先教導默讀技巧,請學生依照自己速度閱讀,並一邊讀一邊思考文章內容,找一找角色重複出現的行為,可能是注意的重要訊息,思考故事的主旨,通常文章中的結尾或是某個角色說的話,可能是作者要傳達的道理,也是故事的主旨。


2.請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做記號,找到重複的行為畫波浪線,找到故事的主旨打星星。

3.教師計時,請孩子用自己的速度默讀,讀完後把自己閱讀的時間寫在學習單上,最後想一想自己閱讀的流暢性和花費時間的關係。

4.教師提問:哪個角色有重複出現的行為?他不斷出現哪現行為?

答:丟三落四、常說到時候再說、來不及

5.教師提問:作者可能透過哪個主角要告訴我們故事的主旨?故事的主旨是什麼? 

6.請學生發表後,再圈出符合故事主旨的關鍵字:計畫、提早、準備,請學生串成一句通順的話。



7.聆聽故事:明天再寫

聽完故事後,兩人討論:這兩個故事有什麼共同點?
透過學生發表,讓孩子發現不同的故事傳達共同的道理。


💜思考討論:
透過情境讓學生思考,如果你是櫻櫻的好朋友,你會想給他什麼好建議來運用時間?
請學生寫在學習單的九宮格上。先個人思考,再全班輪流發表,教師歸納整合。

這裡的討論可以發現各班孩子的經驗差異很大,有的學生因為家庭教育有培養時間觀念,就知道一些實用的方法、做事的順序,但有的學生經驗不足,就想不太到方法。



 【第三堂~時間的安排

教材來源:網路《生命中的鵝卵石
💜
故事導入:

1. 複習上週教的閱讀策略:默讀、找主旨

2. 個人閱讀:生命中的鵝卵石

3. 全班討論:哪個角色有重複出現的行為?(管理學教授)他不斷出現哪現行為?(把東西倒入瓶子)他倒東西的順序是什麼?(鵝卵石—小石子—沙子—水)想一想,倒東西有什麼樣的順序?(由大到小、由重而輕)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重要的事先做、要事第一)

4. 閱讀策略:解決陌生語詞

教師示範:面就是面孔,覷的部首是見,所以有看見的意思,因此面面相覷,就是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對看,有不知所措的意思。

💜連結自身:

畫一畫,你認為自己生命中的鵝卵石(最重要)、小石子(次重要)、沙子是什麼呢?



透過分享,學生可以比對自己和別人的答案,思索什麼對生命中才是重要的。
大部份的學生都會認為家人、學業、健康等是重要的鵝卵石,也有些學生分享寵物的重要,可以看得出來對他們而言,寵物已是家人的一部份了。

💜閱讀方法:讀懂圖表

根據上面討論的原則,小埔聽完上面的故事,想來改一改自己的每日作息表,你可以怎麼建議她呢?透過情境化的方法,讓學生應用剛才所學的原則,並且練習看懂作息表。

1.看懂圖表,要先看最大的字,就知道主題。

2.看作息表,要先留意時間和做的事,也要注意時間的長短。


學生可以找出小埔的作息表可以改進的地方有:
1.應該先寫功課
2.打電動時間要縮短
3.洗澡時間太長(這裡有延伸討論可能男女生情況不一,還有浪費水的延伸問題等。)
4.太晚睡覺


💜連結應用:
學習當然是為了應用於自己生活中,請學生回家記錄自己的一天作息表,想一想有沒有運用時間更好的方式?下週再和大家分享。



 【第四堂~時間的故事

教材來源:用canva自製四格漫畫

💜
分享回顧:

1.請學生發表上週記錄作息表後的心得,分享覺得自己做得不錯或是想改善的地方。

參考句型:我可以多一點……少一點……,或我可以早一點……。

2.想一想,說一說上完時間的單元你學會了什麼?

3.教師如何讓你發現時間的重要呢?(說故事)現在換你也來說故事,告訴其他人時間的重要。

💜看圖說故事:

先請學生觀察30秒四格漫畫,依照主題,想一想大概可能的故事內容。


請提醒學生依照下面原則小組討論,接力說故事,再全組口頭分享,互相觀摩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作文學習單上的圖片情境,以背景、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合理的編出一則故事。

背景的敘述不難,但希望孩子學會說故事時要描敘得更生動,因此要求他們透過觀察主角的三個動作來敘述起床。
起因大多孩子都是由生活經驗來聯想,可能是上學遲到、錯過參加重要活動等原因,
為了營造故事氣氛,讓讀者更能同理主角,因此這裡會鼓勵孩子多加入一些主角的內心想法。
經過段的空白是為了讓學生發揮創意和想像力,讓故事有不同的開展,大多孩子安排的劇情都採自然後果式的作法,因為遲到、或無法參加活動而懊悔,所以想改變自己,少數的會安排經由老師、家長的苦口婆心才讓他想改變,也有人是安排同儕的抱怨和反彈,讓主角改變。最讓我驚喜的是,有一個小朋友安排主角因為看了一個故事(就是生命中的鵝卵石)才改變,這樣的串連好有趣,很像俄羅斯娃娃,故事中還有故事~

結果段的部份,主要是希望學生能統整和結合整個單元所學的內涵,融入故事中。


為了讓文章更生動,且包含珍惜時間的概念,教師引導學生加入底下的元素,使文章充分擴展且更有畫面感:

沒想到用創作來結束一個單元,孩子們竟然十分投入,到了下課還有人來繼續和我分享呢!


心得:
這是我第一次上校訂課程,覺得設計課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時間這個主題很多人上,在資源很多的情況下,教材如何取捨才適合我的學生?教學節奏要如何安排,才符合課程時間規劃(才共四節課,一週一節課)?課程設計要如何才能上得有感、有內涵、有策略?其實並不容易,但嘗試的過程很有價值,也很有收穫。





【親師交流】各年段的家長日重點大不同

 每年家長日,老師們準備簡報時總會思考:該和家長分享什麼? 不分年段,共同必備的分享面向如下 : ✔️ 班級經營理念 ✔️ 課程與學習安排 ✔️ 日常生活與聯繫方式 ✔️親師合作 ✔️學校事務傳達、學期重要活動 然而,不同年段仍有不同的關注焦點, 把握住各年級家長最在意的議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