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老師也要學不停】差異化教學的課堂實踐~劉繼文

 差異化教學:只要在課堂上進行教材差異化、教法差異化、評量差異化其中之一,就可以算是差異化教學。


【理想的課堂圖像】

思考:如果孔子穿越時間到現在教倫語?

找出老師的幫手:小老師、影片、科技、講義等

影片:薩爾曼·可汗~影片能改變教育 可汗學院 成長型思維(Ted演講 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N9smun8lM

運用影片自學可以讓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隨時暫停或重播,透過科技把教室變得更人性化。

思考:同樣的內容可以教幾遍?

每個人需要學習的時間和長短不同,同步教學會受限於課堂時間和地點,非同步教學則可以不受限的反覆觀看。

思考:看影片就學得會嗎?
比較:看<爸爸的置物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MBi0rkG28
            <製作隔夜燕麥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56-QrYXEk

看影片若一邊做別的事,或把教學影片當電影看,學習效果低,教學影片訊息濃度高,所以要搭配講義或筆記,才能讓學生停頓思考,讓學習確實發生,不會船過水無痕。

沒有紙本講義只是看,看影片寫講義才是學


【差異化x科技】

思考:科技如何幫忙老師?

均一平台:有影片、習題,供學生自主學習,線上的習題可以即時回饋, 提供解析。
或是差異指派任務 。

學習吧:可以錄音和語音辨識系統。

思考:你覺得診斷可以怎麼做?

【差異化教學的上課】

差異化教學可以同質分群,分成三軌,因應組別不同狀態,給予不同的學習任務。

透過不同的時間和任務安排,讓每個人有自己的學習步調,搭配講義,可以讓學生自學。


思考:一定要三軌操作嗎?


簡單的作法可以把班上成為二組,快組重思考,慢組重操作,讓各自有自己的學習步伐。

(摘自劉繼文老師上課ppt)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遠距共課】東北角讀報教育計畫

 偏鄉的孩子缺的不是能力,而是刺激,

如果可以給孩子一份禮物,我希望用多元的報紙帶著孩子看見全世界。

感謝延昌校長帶領一群認真熱情的校長老師們,

請我和信源老師一起運用遠距直播、載具操作及平台運用,

試圖突破偏鄉人少的限制,

將每校視為一個小組,讓偏鄉孩子在課堂中跨校討論,從發表活動中學習成長。

孩子們一邊讀報紙,一邊學方法;

老師們一邊線上同備,一邊滾動修正~

其實師生都在學!師生共學、城鄉共學!

遠距教學,比想像中要顧及更多情況,

對我而言真的是挑戰,但帶來的感動也是滿滿的無法想像!






【計畫源起】
校學生數漸減、課堂討論互動不足,如何促進學生討論

(一) 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邀請名師與各校教師進行課堂實務共備,並運用公開課模式讓各校老師與名師有充分對話交流、有效提升教師教學實務。

(二) 活化學生學習的豐富性:以名師課堂實際教學讓學生享受不同的課程或教學活動實作、並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及增加學習模式。

(三) 增加學生學習互動能力:運用遠距直播、載具操作及平台運用,將每校視為一個小組概念,讓偏鄉孩子在課堂中跨校互動討論。


【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第三堂課】






2022年4月15日 星期五

【老師也要學不停】多元文本之教學與評量模組設計~許育健

【什麼是多元文本?和多文本有何差異?】 

多文本:多就是many,是相對於單一文本而言,就是俗稱的群文閱讀,概念來自於比較閱讀,可以閱讀主同題不同的形式、同作家的不同文章等,透過文本間的比對,建構更完整的概念或更深入的探討。

多元文本:multiple text,多元類型的文本,包括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等,不同類型的文章需要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因此我們需要教導學生解讀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方式。

【為什麼需要建立模組?】 

先分清幾個名詞概念~
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較大的概念,包含:講述法、分組討論等,沒有具體的流程,而是原則、策略。

教學模式:重視的是流程和教學步驟,先教什麼、後教什麼,可能會因人、因課、因教材而不同,在教學流程中會嵌入不同的教學方法。


教學模組:模組就是module,把整體的教學區分成幾個大區塊,目的是讓教學設計更方便、有彈性,老師可依據需求重新組裝,就如同樂高一樣,不用全部從頭設計,而是可以用一些零件相互組合。其實一般的國語課都會有自己的教學模組,但【多元文本之教學與評量模組設計】強調的是在不同文本的類型下,應該有符應不同類型的教學模組,讓教學成效更好。




【素養導向原則】 
素養導向原則包括學科知能、生活應用、問題解決、學習策略,不論什麼文本都應該要以這四大原則為思考,學習策略強調方法應用,因此在教導學生學習策略時,不同文本的學習可以思考分成幾個學習任務讓學生學習。
生活應用則強調與其他科目或議題是否有聯結?生活中有沒有其他類似的文本?不同文本之間有沒有異同?讓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文本能銜接整合,可以真正學以致用。





【不同學習階段的篇章類型】


在小學階段雖然高年級會有新詩,但在領綱中其實國中階段才出現新詩。


【連續性文本

記敘文要關注的兩個教學點:
1.寫了什麼?事件間的關聯?
2.用什麼方法寫?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備課時可以思考看文本有沒有什麼特點,可以來做教學設計。

以沙灘上的話為例:
《內容》
從低年級開始就可以慢慢建立自然段的概念,若文本是自然段就等於意義段,就不用分意義段,但若是很多對話就需要整合成意義段,老師可以問:這三段在說什麼?請用一句話說說看。
《寫法》
先寫全景,再寫近景。

連續性文本:
好幾課做為同一主題,故事是連續而簡單,又富有趣味和變化,降低學生認知的負荷,觸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連續性文本建議以《總分總》的教法,先概覽閱讀一次,再分課教完後,最後再合在一起整合討論,並連結經驗回顧,讀到最後一課,可以問學生:這三課這主要在說什麼?帶出[成長]的概念。也可以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連結,讓學生思考:這和我們現在一年級的生活有什麼關係?你有哪裡成長了呢?讓課本成為探究的起點,讓內涵的啟發成為成長的墊腳石,用以環顧生活、回視自己。

2022年4月6日 星期三

【老師也要學不停】陳彥冲 老師~從課例談素養導向教學設計

 今天週三進修,很榮幸邀請南一國語主編陳彥老師來和大家分享素養導向教學設計。
雖然遇到疫情,臨時改成線上研習,但課程一樣精采,以下是今天筆記(圖片經講師同意後使用):

【開場~最需要教育愛的地方?】

以駕訓班的經驗帶入教育素養的重要,
教練不斷的說:
這個很重要!會考!
不用問這麼多,你照著做就會過!
這不是講過了嗎?

(試想,類似的話是不是也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經驗?
   我們是不是也會這樣問孩子呢?)
等到有一天真的要上坪林山路的那一天,
才發現自己也可以做到!
(與教育對應,
   如何從駕訓班畢業到真正上路才是重點,
   因此,讓學習的內容應用在真實情境才是學習目標,
   而讓學生有需求時,才會擁有促進學習的動能,
   並轉化應用學習內容。











【國語課學什麼?】
現在國語課通常會教語文知能、文本內容和學習方法,
但哪個部份又更該著重呢?
試想,我們現在還記得小時候學到的哪些課文內容呢?
文本的理解固然重要,
但藉由理解文本的學習過程,學會的知能和方法才是可以遷移應用的能力。

素養教學要從找點到找











素養導向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應用在未來的生活中,
所以如何幫原來的教學找到一個接點,
讓學習者更知道為什麼要學習這些學習內容,
會是教師在設計素養導向教學的核心關鍵。

幫學習找到接點,可以有下面這些方法:











例1:學習寫讀書報告,對應到未來生活,可以應用在youtuber的開箱文中。
例2:學習寫議論文,對應到未來生活,可以應用在網路提出公共政策(需要有論點、論據、結論)。

國語課,常以文體來區分教學重點,要運用不同文本的特色才能發揮文本價值:











記敘文為例,知識點可以有很多,但可以用不同的教法來教這些點:












例一:南一版~五下3怎樣成為小作家
是一篇敘述為重的文本,除了有作者的觀點以外,還有更多次序的過渡詞(接下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帶著孩子找出這些重要的關鍵詞(摘要能力),再以圖像筆記帶孩子畫出流程圖。

例二:南一版~三下愛玉的變身術
透過表達次序的連接詞(首先、再、接著、最後)把做愛玉的過程說清楚,因此在教材設計時,是以透過說話練習,讓學生把做事情的步驟說清楚,等會說了之後,再由口述到筆述,做循序漸進的練習。定期評量時,也可以用聆聽測驗評量學生是否學會這樣的能力,如:













例三:南一版~五下13被埋葬了的城市(時間軸)
透用圖像組織方式梳理依時間序書寫的文章,未來才能學以致用,以110會考國文科題目為例,就是運用這樣的概念:










詩歌為例,
低年級的童詩大多是【實和實】的聯結,高年級的詩比較是【實與虛】的聯結。
詩就是透過想像和意境來表達日常生活中的景像,用以表達抽象的概念或情意。
透過觀察生活、感受美好,才能帶孩子找到寫詩的靈感。


例1:以南一版~六下未走之路
樹林的岔路就如同人生的各種選擇,把這樣的意象與綜合課的生涯規劃結合。
例2:南一版~六下春
以想像來描寫草、花、風、雨,加上精煉語言,所以雖然是散文,但美得像詩!
教學活動~春遊陶博館、二行詩(語文+藝文)


議論為例,從課文—>拼圖辯論法—>說服
結合生活議題:你贊成小學生九點上課嗎?
不論贊成或反對,都要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同樣的主題,可以練習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來表達:











在其他教材中,不論是自然領域、社會領域,其實書寫都是有脈絡的,可能是因果關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因此要教孩子做各種筆記的方法(表格、心智圖、文氏圖等),而且要讓學生思考:該用什麼方法筆記?為什麼要使用這樣的方法?在評量時,可以透過同質分組、差異化任務來安排。


【結語】
不論是什麼領域,都應以領綱為出發,
把學習重點與生活聯結,找到接點,
當一個不盲目的老師,
帶著孩子培養真正的核心素養。



【節慶活動】萬聖節系列活動~「藏書怪出沒!」閱讀尋寶遊戲

  👻  萬聖節系列活動第一彈: 閱讀小怪獸出沒啦!  #藏書怪現身 萬聖節除變裝、糖果,還有沒有簡單、趣味、有意義的活動? 今天靈光一閃!決定讓教室的書住進一群藏書怪!📚👀 牠們藏在書裡的便利貼上,等著被閱讀的孩子們發現~ ✨ 活動名稱:「藏書怪出沒!」閱讀尋寶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