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

【教學海報分享】閱讀策略引導海報~4F思考法和OREO思考法

 閱讀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能力,
但當孩子閱讀完一本書,
我們可以怎麼帶著孩子討論,
進一步啟發孩子思考呢?

閱讀引導的討論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考;
分享交流則能增進閱讀的樂趣,
協助他們成為更獨立和自信的學習者。


英國學者羅貴榮(Roger Greenaway) 提出「4F思考法」的引導技巧,可以透過Fact(事實)、Feeling(感受)、Finding(發現)、Future(未來)不同的思考層次來聚焦探討,運用於閱讀上則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覺察自己的閱讀收穫。



在<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祕訣>一書中,
提到的
OREO思考法原是一種寫作技巧,
但其實運用在閱讀後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一樣適合,
透過清楚的脈絡邏輯,
可以讓學生依循這樣架構來表達主張,並透過書中的例子來支持自己的想法。



兩者方法各有優點,
但都是一種結構化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及表達,
也可以透過一些提示句讓學生思考讀後感。
根據這些方法製作而成的海報,
可以張貼在教室中,成為教學時視覺化的輔助引導,

👉下載點: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MsMAevFnmU7tqs9Kq-Azxov7S1RuxEr0?usp=share_link



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108新教材開箱2】從新教材習作閱讀測驗看評量的可能性

 108課綱教材逐年上市,
終於來到四年級,
每次打開都充滿期待,
一方面從編者的角度思考設計理念和原則,
一方面從教學者的角度思考如何運用於教學和評量,
這樣來回多思考,就能縮短教學和教材的距離。


這回想和大家分享習作的設計,
習作的設立目的是為了練習鞏固課本所學,
因此各大題除了與課文的學習搭配更密切外,
還有許多豐富題型活化學生思路。
為了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提升閱讀素養,
習作更是常見閱讀測驗的題型,
下文試圖分析閱讀測驗設計的理念,
教師除了備課教學之外,更可以思考如何應用其精神於定期評量中。

【閱讀測驗設計的祕密】

一、閱讀測驗的取材:課內聯結到課外延伸


  
以康軒四下第二課心動不如行動為例,搭配的閱讀故事是小青蛙爬山,透過與課文主旨相同的故事,讓孩子可以做文本比較,逐步引導孩子思考想法、行動和結果的關聯性,發現實踐和堅持的重要性。當習作和課文內在聯繫緊密時,學習效果就容易加乘,因此在選擇定期評量的閱讀測驗時,也可以從課本單元主題出發,比如當學完了空城計之後,定期評量的閱讀測驗內容就可以是苦肉計,延伸三國演義的主題,鼓勵孩子閱讀古典小說,如此一來,教師在設計定期評量時就不用在茫茫文海中尋覓,以單元主題為羅盤指引,就不容易偏離航道。


閱讀測驗取材除了以內容為出發外,也可以用同形式的文章為主,讓學生關注於寫作手法。以翰林版四下第一課稻間鴨為例,習作搭配的閱讀是謝武彰的乖樓梯,以主題來看兩者並無相關,但共同點是皆為圖像詩,透過兩者比較,便可察覺以文字呈現圖象的趣味性。那麼定期評量就可以選擇多首圖像詩做加深加廣,也可以給學生一段詩文,鼓勵學生透過創作文字的排列,感受詩歌的美感。

       當然也可以同一個主題,但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呈現,鼓勵學生思考同一主題下,不同的表述方式帶來了哪些不同的表達效果。以南一版四下第十一課想像與發明為例,課文是說明文,透過客觀的文字搭配舉例,說明想像和發明之間的關係,習作搭配的是蔡倫發明紙的故事,這時便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哪種表達方式讓你更能了解想像和發明的重要性呢?
     
綜上所述,可以看見閱讀測驗的取材,可以同內容主題、同寫作手法為主,也可以同主題+不同表述方式,但無論是哪種方式,都以是教材為起點來拓展,讓學習聯結性更高。

二、閱讀測驗的類型:與生活聯結的多元文本

108課綱強調的素養教育是培育孩子成為未來世界的人才,強調培養學生多元文本的識讀能力,而PIRLSPISA、學測等大型測驗也開始常見非連續性文本,包含地圖、問卷、流程圖、海報、報紙、廣告、解說圖等,因應時代趨勢,各式的圖表也大量進入教材,如:行前通知書、徴人啟事、公告、生活中熟悉的社群媒體頁等,都是強調學習與生活的聯結。

以康軒四下第七課未來的模樣為例,這一課是一首詩歌,透過疑問和想像開啟讀者對未來的美好圖像,而習作的閱讀測驗取材就以科技為主題,再搭配仿搜尋頁面的文章(如下圖),讓讀者透過閱讀更理解科技的日新月異,在內容上呼應了課文,而形式則聯結了生活,讓閱讀測驗成為探究課堂所學與生活之間的橋樑。

因此,未來教師在設計定期評量時,也可以考慮加入這樣的概念,多一點文本類型,多一點生活聯結,讓評量開始改變。


三、閱讀測驗的評量內容:閱讀理解到活化思考

教師在上課時,對文意理解多以PIRLS四層次來提問,因此在設計閱讀測驗評量時應也不陌生,若出題題數足夠時,建議盡量直接提取、推理整合、詮釋整合、比較評估四個層次都考,避免機械、碎片、記憶的考法,但若像習作設計的篇幅常不足時,可以著重偏向詮釋整合、比較評估。

如康軒版四下第六課習作提問:下列哪一項不是本文介紹的地名由來?①當地的歷史發展。②當地的特色產物。③當地的地形特色。④當地的都市規畫。讀者需先掌握全文內容,整合重點,才能回應提問,這樣的考法便能快速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

當然不同文本的特性不同,教師在設計提問時可以做不同思考設計,以故事體為例,可以透過文章的關鍵句、關鍵事件、角色的行動和想法、主旨等提問,也可以與課文中的角色做比較,如翰林四下第十一課習作的提問:故事中的王子跟最後一片葉子中的老畫家,他們的個性如何?有相似的地方嗎?好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思考理解,掌握全文核心概念,教師在定期評量時可以參考習作、學力檢測方向做設計,常見題幹如下:

內容理解類
例:文中的主角做了……事,可以用下面哪個四字語詞來表示?
例:改變主角的想法主要是因為受()說的哪句話影響?

例:在……時,主角應該是什麼樣的心情?
例:在文章中,主角做……時,心情依序有什麼轉變?
例:文章中,A、B、C三個角色有什麼共同的特質?
例:依據文中……,句中想傳達什麼用意?
例:作者透過主角……的行為,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例:文中的那一句話告訴我們,這個故事是怎麼一回事?

   除了內容之外,寫作的手法、文章結構等也可以是評量的內涵,如康軒版四下第一課習作提問:這張啟事的目的是什麼?又如翰林四下第九課習作的提問:底下的地圖對閱讀文章有什麼樣的幫助?都是幫助學生在閱讀時可以思考敘寫特色的好問題,常見題幹如下:

形式結構類
例:這篇文章和我們曾學過的......相比,寫法上有什麼共同之處嗎?
例:這篇文章是用......結構來寫法,請問本單元還有哪一課也是這樣的結構?
例:作者為什麼在文章結束之後又加上「後記」呢?
例:文章中的文字框設計,你覺得它有什麼功能?
例:文中作者是根據什麼原則來安排......出現的段落?

    閱讀除了拓展視野外,也希望能活化學生的思考,因此除了理解型的問題外,也可以回到學生身上問自己的觀點和做法,如康軒版四下第十課習作提問:如果你是東郭先生,當狼求你時,你的做法會和東郭先生一樣嗎?又如南一四下第八課習作提問: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有什麼想法?請抒發感想,為這篇文章下結尾。或許在追求理解之後,該探尋的是回到自身之後的選擇,當閱讀後的能量能應用於生活情境,解決問題,才能達到學習遷移、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閱讀測驗的題型:多樣題型追求靈活創新

    思考一下,在過去的經驗中,定期評量的閱讀測驗多是什麼樣的題型呢?我想應該大部份的答案都是選擇題,但如果仔細觀察新課綱的教材就會發現,閱讀測驗的評量題型不再只有選擇題。課綱精神追求開放的思維、靈活的創新,因此為了鼓勵學生思考,題型也開始有了多樣性,可以看見各家版本都開始有問答題、排序題、勾選題、表格填答、配合題,又或是結合寫作的讀寫結合。

    以翰林版四下第五課為例,有勾選題和問答題, 再以康軒版四下第十二課為例(如下圖),有排序題和問答題,都是希望藉由多樣題型達到不同層次的評量效果。如果教材的轉變有其意義,那麼評量的腳步是否也該跟進?也許,我們可以期許自己,下次出題也來點不一樣的題型!


         讀寫結合是常見的教學概念,但學生普遍在進行寫作時仍苦惱於寫作材料從何而來,如果和閱讀素材結合,以讀帶寫,以寫促讀,那麼教學時便具有相輔相成的效果,如康軒四下第十二課的安排便是先閱讀三借芭蕉扇,再以此為改寫素材。未來在定期評量時,也可以透過此方法,降低學生學習負荷,並達到在短時間內測驗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訴求。



如果以評量的角度來欣賞新教材,是不是又帶給了教學更多的啟發和可能性呢 ?現在就打開習作,一起來發現設計的祕密吧~

本文刊登於國語日報112.5.16







延伸閱讀👉【108新教材開箱1】康軒版閱讀單元教材特色https://sunnyteaching680228.blogspot.com/2022/05/108.html



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教學分享】高年級寫作教學序列

 早上辦了作家有約,終於跟光福老師見面,心中實在是萬分的興奮!

下午則是寫作社群,不論多忙,心中最牽掛的就是要跟著108課綱逐年實施的腳步,把學校高年級寫作序列完成。

每一次的社群聚會都非常的充實,
今天也不例外,我先跟大家分享了部件獸的玩法,
https://zhchenacademic.wixsite.com/dreambox/theme5
宜錚老師也跟大家分享canva在教學上的運用,
最後我們就接著來進行寫作序列的校稿,看到最後眼都要花了@@~

這次的架構我自己很喜歡,完全為了高年級量身打造,我分成三大區塊:

💜記敘文和其他文體

延續中年級架構,搭配課綱學習重點,寫好寫滿。

💚議論文結合議題

希望從閱讀到寫作,先引發拓展思考,再讓他們提出自己的觀點。

(包含了網路沈迷、糧食危機、理財教育等等)

體例:

一、議題情境

二、觀點文章

三、思考焦點(ORID)

四、組織架構(論點、論據、結論)

五、寫法賞析

六、範文欣賞

七、自評表




💛會考作文

為了銜接國中,我們從會考題目選擇適合六年級小試身手的題目,從審題、立意取材、組織架構、牛刀小試、範文欣賞,循序漸進的引導,希望讓他們對這樣的命題寫作有初淺的認識,練習在限時情況下完成作文。

體例:

一、題目資訊

二、題目解析

三、腦力激盪

四、組織架構

五、好詞佳句

六、牛刀小試

七、佳文共賞

八、寫法賞析

九、評分規準





感謝有一群好夥伴,願意陪我把最後一哩路走完,這應該是我們能給頂埔最珍貴的一份禮物~

2023年5月11日 星期四

【演講分享】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與實踐~悅讀名人

 今天承辦前導學校第二群組分區交流研習,

平時大家都在自己的學校各自忙碌,

好不容易能互相交流,機會實在難得。

先由我分享中年級校訂課程《愛閱自動好》


再由芝萱老師分享社會領域的《家鄉導覽員》,

希望透過課程實例的說明,

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與實踐和夥伴們分享。

我們的校訂課程從低年級到高年級,

各有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和重點。

中年級是希望從課內延伸至課外,

進行多元文本識讀,

開拓孩子的視野與自學力,

涵養更豐沛的閱讀能量。





我以《悦讀名人》單元為例,

每一堂課都透過不同的文本,

安排不同的學習重點。

多元文本的部份有:

麗雲老師的人物故事課、猜一猜我是誰?、未來少年(雜誌)名人故事糖專欄,以及學校自編寫作序列的搭配。

學習重點則包括:

有目的搜尋、找支持的理由、做聆聽筆記、讀名人故事方法、分享讀後心得。



而活動的銜接之間,設計更重視:

有循序漸進的學習責任轉移,

有應用實踐的學習任務佈置,

有整合所學的統整性學習。



一如我最後的結語:

素養不是名詞,它無法描述;

素養是動詞,需要不斷實踐~


能走在實踐的路上,

與大家共享這一路風景,

真的覺得每一步都不容易,

但回過頭才發現走了好長、好遠、好值得。


以下為課程內容ppt:


















(出自猜一猜我是誰)


(圖片出自網路)

















(出自未來少年雜誌)










【科技展】康軒數位論壇~讓AI成為你的神隊友

  👉AI入口網站 https://padlet.com/sunny680228/ai-kidw24rix7qxa3g5 👉ChatGPT應用於語文課程設計的實例分享 課例~遇見美如奶奶 運用AI進行語文備課STEP1💚找文本亮點 運用AI進行語文備課STEP2💚設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