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南一第十一課地下護衛軍一課為說明文,介紹秦兵馬俑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也是中國古代燦爛文明的象徵。
💚學習重點:
1.讀懂依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式。
2.學習運用數字說法來介紹事物。
3.認識兵馬俑,並進而欣賞和珍惜古文物之美。
💛文本分析:
形式深究~
1.總分總結構
總分總結構的使用可以使說明文結構更加清晰,內容更加完整,這一課開頭就點出主題:秦兵馬俑,文章結尾也呼應了文章開頭的主題思想,強調了秦兵馬俑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文章中間段先後介紹了秦兵馬俑的發現、歷史背景、規模和藝術價值,使讀者對秦兵馬俑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依空間順序由大而小介紹:皇陵-->兵馬俑坑-->兵馬俑細節。
2.數字說明
說明文主要訴求是客觀真實,因此會透過具體的數據讓讀者更認識文明的規模,以達到更顯著的寫作效果。
例如:
兵馬俑的規模時:“全區面積超過三十萬平方公尺”、“占地兩萬多平方公尺”、“陶俑、陶馬七千多件”、“相當於50個籃球場的大小”等。
💙教學設計:(和實習老師溫晧仁一起討論的結果)未完待續
一、課文排序
教師揭示課文名稱,說明課文主題,請學生讀第一段後,拿出準備好的課文第二、三、四段文字片段(可分色),請學生小組討論並做出排序,排序完後抽點小組發表排序的理由,小組發表完後,教師總結歸納出本篇課文敘述物品是由「空間結構」組織成,寫作手法為:
請學生用劃線方式記錄課文如何表示皇陵規模大小、兵馬俑坑大小、物件數量等
教師再讓學生比較不同的寫法,進而發現透過數字說明的方式來描寫兵馬俑的壯觀。
學以致用~讓學生利用數字說明的方式來介紹自己的國小。六、寫作練習引導
💜課文內容如下:
十一、地下護衛軍
總
1西元一九七四年,在中國西安附近,幾個農民在挖水井時,無意間發現了一些陶器的碎片。經過考古學家鑑定,認為它們是秦代的文物,而後便大舉開挖。於是,世界著名的文化藝術寶藏——秦兵馬俑出土了。
分1皇陵布局(大空間)
2中國史上第一位自稱「皇帝」的君王——秦始皇,為了死後依然能坐擁帝國,在生前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為自己建造了巨大的陵墓。這座皇陵布局講究,規模龐大,全區面積超過三十萬平方公尺。皇陵的外圍是一個個的兵馬俑坑,位於坑內的兵馬俑,正是秦始皇地下皇城的護衛軍。
分2壯觀的兵馬俑伉
3目前發掘出的三個兵馬俑坑,只是秦始皇陵的一小部分,但其占地之廣、文物之多,已是世上數量最多的陪葬俑。這三個坑成「品」字形排列,總面積達兩萬多平方公尺,約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挖出陶俑、陶馬七千多件,與真人、真馬一般大,排列得整整齊齊,像一支紀律嚴整的軍隊。
分3兵馬俑細節(小空間)
4這支兵馬俑部隊由將軍統領,其中包含各種士兵和馬車,士兵的容貌栩栩如生,表情生動傳神,服裝、髮型風格獨特,有如真人。將軍俑身材魁梧,身披鎧甲,昂首挺胸;武士俑體格健壯,手提兵器,整裝待發;跪射俑外披鎧甲,單腿下跪,雙手持弩,似乎正要發射利箭。另外,還有生動的陶馬,雙眼圓睜,雙耳挺直,精神煥發。這些陶俑製作用心,彷彿重現秦代人物姿態,堪稱中國古代陶塑藝術的巔峰之作。
總
5這支地下護衛軍被埋葬兩千多年,終於重見天日,使中國的古文物,鮮活的展現在世人面前。凡是參觀過的人,無不被盛大的規模、壯觀的場面、嚴整的軍容所震撼。兵馬俑對研究秦代文化和藝術,具有很大的學術價值,不僅代表中華文化的奇蹟,更是人類應該珍藏的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