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老師也要學不停】正向教育~親師溝通原則/黃柏嘉老師

親師溝通原則/黃柏嘉老師

類型一:什麼都不能配合的家長

個案:特殊生A有情障問題,單親由母親撫養,每天都是十一點後到校,壓校會打人、說髒話、比心指、推人、打人的衝突。

老師作法:
1.請當事人說明清況,A有承認自己的過錯,請A與同學道歉。
2.與家長聯繫,告知事發經過與對方家長擔心。
3.與家長溝通,請家長可尋求醫生的協助,評估孩子的情況。

親師溝通的部份:
1.與家長溝通聯繫時,一定要聯結先於指正,因為和家長的互動不會像和學生那麼頻繁,我們要確信和家長在信任的基礎上,才能溝通有效,可以試著思考:我們自己會願意在什麼情況下接受別人的指正?通常溝通的效果和人之間的關係是否親密有關,我們可以評估:對方和你的關係如何?讓對方覺得你是懂他的?對方是否覺得可以從你身上學到東西?若家長覺得老師懂他、與老師關係親近、也想和老師一樣時,才能接受老師的意見。

2.聽懂對方的故事:了解媽媽的難處為何?他們家典型的一天?在給家長意見時,必需考量時間和金錢一樣,不同家庭的個別差異很大,在給意見時,一定要思考是否可行:我們的建議是否超過家長能執行的標準,其實教會孩子應該是一種能力,但不單只是一種意願

3.非自願案主一定要留意是否有共同目標,要把【學生的期待行為】與【家長的教養目標】找到關連。

4.知道不等於做到,即使家長有意願要幫助孩子,但不一定找到方法,所以教師必須讓改變在教室先發生,才有能力協助家長改變在家中的教養方式。思考:有沒有我們可以訓練學生調整的?

接納能讓他們放下防衛,鼓勵讓他們有勇氣改變,傾聽則能夠贏得他們的信任~曾端真老師



類型二:什麼都管的家長

案由:某天用餐完,老師先帶著大部份的孩子到校門口放學,但學生B因為吃飯慢而未能與大家一起放學,老師到門口和家長解釋學生B為什麼還未放學,家長質疑老師怎麼可以把B一個人放在教室裡?而想投訴老師。


親師溝通的部份:
1.真相的說明從來都無法安撫情緒中的人,太早的解釋說明反而為激怒對方的怒氣,要等到當事人被理解後,才能開始說明真相,更能精準的說明到位,達到溝通的效果。
2.若讓家長需要在【老師說法】和【孩子說法】中二選一,親師必然會站在對立面。
3.在面對投訴,關鍵是先確認對方:孩子說了什麼?

所以教師在處理人的問題時,耐心要夠、方向要對、溫度要足。


端真老師回應:
1.困境本身是存在,但要思考:
(1)理想自我:白紙上有黑點
(2)二元思考:
    頂尖老師v.s泡影
    有價值v.s一文不值
(3)私人邏輯
自我觀:積極學習、努力改變
人我觀:家長也應該覺察與改變
世界觀:(班經)孩子應該有獨立、自我管理的方法
所以我要:努力學習幫助家長、班級經營的正向方法

2.事件—勾動自卑感、威脅理想目標—引發情緒
任何事都有不同的樣貌,任何事都有不同的可能性,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作為

3.做與不做
(1)了解家長之前,勿寫聯絡本或介入
(2)分辨學生是不能為或不願為
(3)提前知道學生的困難,幫學生搭橋



端真老師回應若有學生和老師投訴時的處理原則:
1.不要以求證為原則,讓學生先感覺老師是家人,讓他安心說出自己的故事
2.在做班級討論時,不要讓來求助的孩子被其他孩子公審。
3.情緒卡住的孩子,無法有合理的思考,先理解抗議的層次:是在抗議事件本身,還是情緒想要被處理?可以邀請學生思考:當你沒有那麼生氣時,你會怎麼看?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2021夢n共識營


今年共識營邀請TFT創辦人劉安婷分享她如何維持初衷的心路歷程。


很喜歡她知性的聲音,
娓娓道來溫暖的成長故事,
母親的一句話
「我在你考100分之前,就愛妳了。」
教會了她,
愛不是到達的地方,
而是出發的地方。



這鼓勵了我,
信任會帶來力量,
既然知道為什麼出發,
就不要擔心一路上的風雨,
走累了,就休息,
走累了,也可以哭泣,
信念會帶領我們走向自己,
走向彼此,也走向希望。
很喜歡政忠主任今天說的:
「當我在高處時,
很多人知道我是誰。
當我在低處時,
我知道誰是我朋友。
不論我在高處,或在低處,
我不要忘記我自己就好。」
誰怎麼看你不重要,
自己知道自己為什麼而來,
要從何而去就好❤️莫忘初衷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2021台中夢n實踐家

 坐在台下聽實踐家分享,

看著他們神采飛揚的表情,

深深被感動。

歷經打磨和修正的課程,

沒有完美,

但完整教學實踐的歷程,

有著熱愛教學的靈魂,

有著精進自己的堅持,

有著陪伴孩子的承諾。

昨日的實踐,

成就今日的分享,

也成為明日的勳章,

深深以你們為榮!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當國語課遇到線上課 (談一課的備課的核心思考)

嚴峻的疫情對教育造成了嚴重的衝擊,五月中政府突然宣布的停課不停學,讓所有教師、家長、學生陷入一陣混亂,但也讓教育加速迎向了數位時代的浪潮,驅使老師們快速擴展各種新技能。當線上課已變成常態,當網路打破了時空限制,鬆綁了學生學習地點,我們應該思考老師的教學方式要如何調整,才能既兼具學科核心本質,又能運用科技的協助來提升教學效能和學習成果。


             
以國語領域為例,語文教學應該同時要具備人文性和工具性,人文性體現於文本中的思想情感、文化意涵或文學價值,工具性則著重語言文字的運用,即聽說讀寫的能力。
若線上課只採單向的講述方式,當然無法吸引孩子的目光,也不可能達成整合知識、技能、態度的素養課程。因此,當國語課變成線上國語課時,撇除硬體設備的問題,應該從學科的教學本質、教育的核心價值出發,再聚焦如何運用不同的互動方式,讓線上課也具有實體課的溫度

線上教學的準備,可以先從實體課的備課方式出發,再思考如何轉換成線上的操作方式,下面以六下最後一課「祝賀你,孩子」為例,和大家分享我線上課一整課的教學流程。國語課常見的教學流程大致可以分為:


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有其重要性,以下就每個環節備課時的核心思考和實際線上課的操作兩部份說明:

一、概覽課文

備課的核心思考

 教師在帶領孩子進入一課新的課文時,最重要的一定是希望能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進入課文的情境,因此我會搭配變換不同的方式,如:預測標題、觀察課文圖片情境、做聆聽筆記、朗讀、課文排序等,每一種方法都有不同的效果,聆聽筆記可以讓學生學習專注和速記,課文排序可以讓學生思考文章的脈絡和結構。只要懂得根據文章特性,搭配適宜的方式,都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想要走入文本一探究竟。


線上課的實際操作

「祝賀你,孩子」這一課我先讓孩子進行
預測,看到標題想一想課文可能在寫什麼內容?這篇文章又是誰寫給寫?透過提問引發思考,讓學生產生好奇,等孩子討論完之後,再帶著孩子朗讀課文來感受文本濃厚的抒情味。




二、字詞教學

備課的核心思考

字詞教學會隨著年段的不同而各有偏重,低年級主要是希望教會孩子識字的方法,包括形音連結、部件辨識、組字規則等,中高年級則引導學生學會理解詞語的策略、擴展詞彙、由文推詞義等,但共同點就是希望能讓學生不只會寫、會用,還要能學習字詞的共通原理、原則,打好學生語文的基礎能力,成為自主學習的基石。


線上課的實際操作

長期以來,我都讓學生利用理解詞語的策略「部件、拆詞、熟字、上下文推詞義」的方式來解決陌生詞語,線上課依然如此,只是我會輪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表達,包括:開麥克風搶答、在meet訊息欄以1.2.3ox回答、用jamboard造詞等,透過形式的轉換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有專注力和新鮮感。


三、讀懂內容

備課的核心思考
內容深究是希望讓學生讀懂文本的內容,掌握文本要傳達的意涵,通常會透過教師提問、學生討論的方式進行,讀出篇章的韻味和情意,並達到閱讀理解及學會閱讀策略的成效。課中,教師需交付孩子更多學習任務,安排任務導向的設計,運用設計好的提問,有意識的閱讀策略融入教學之中,並營造討論、思考、交流的環節,讓孩子們和文本有更深的連結。教師可以參考教育部「閱讀理解策略年級學習成分雙向細目表」,漸進式的帶領孩子學會各種閱讀策略,以課文大意為例,低年級應著重讓學生練習重述故事,中年級要教會孩子以刪除—歸納—主題句的方式摘取大意,高年級則需運用文章結構寫大意,培養學生具備該年段的閱讀素養。


線上課的實際操作

閱讀理解的核心,是教師要知道學生的理解歷程。教師除了透過提問,在線上課時,因為教材的呈現可以透過螢幕更清楚,所以把需要學生畫記的頁面在jamboard設定成底圖,就能讓學生在頁面上便於畫記。在教學中,也可以利用kahoot或其他irs即時回饋軟體讓學生進行形成性評量,透過互動競賽的方式,讓學生投入課程,讓線上課更活絡、更有學習效果。



(圖片出自於:教育部閱讀理解策略成分與年級對照表)

四、讀出寫法

備課的核心思考

教材中的課文都承載著語文的工具性,這個環節是教師要引領學生讀出文章的寫法,也就是形式深究,包括文章的結構、修辭等。教師應帶著學生細細欣賞文本的美,並學習文本的獨特寫法。備課時若想發揮文本價值,除了關注單篇的獨特寫法外,也可以縱向的思考寫作的序列性階梯,以敘述的手法為例,低年級會教順敘,中年級會教倒敘,高年級則要教插敘,讓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的敘述方式,就能避免單調的平鋪直敘,增加文章的生動性。

       線上課的實際操作

「祝賀你,孩子」這篇文章有濃厚的抒情成分,除了透過朗讀讓學生感受情意之外,也需帶著孩子學習抒情的表述方式。結合統整活動四教導抒情的方式,可以先請學生把課文中表達情感的句子畫下來,再讓學生透過比較閱讀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差異,感受不同寫法如何影響文章的渲染力。等孩子學會辨別了,請學生立刻習寫習作,討論檢討,不論學生答案對錯,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都應多給學生回饋和鼓勵,才能增添孩子學習的動力,最後上完課請學生拍照上傳,便能掌握學習情形


五、統整活動

備課的核心思考

課程最後的收束是一個綜合運用的展現,希望學生可以利用從輸入的學習,到輸出的運用,因此可以安排一個統整性的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綜合練習的內容以文本為出發,與生活經驗、時事或學校特色連結為佳,語用的表達形式可以多元化,舉凡讀寫結合、上台發表、小書製作、寫信、海報、跨域結合的表演等,都可以展現孩子的學習成果。

   線上課的實際操作

這是孩子在小學生涯的最後一課,所以除了希望他們能夠獲得父母、師長的祝福外,我更希望他們自己給自己深深的祝福,因此我先利用「換言一新」的桌遊,帶領學生覺察自己的性格特質,再換個角度思考這個特質同時也會帶來什麼好處?透過提問啟發孩子思考、覺察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再寫下對自己的祝福和給自己的一封信,期許他們擁有行動的勇氣,踏出更堅定的步伐。繳交的方式可以運用google classroom收作業,以word文件檔交作文的好處,就是便於修改,教師可以透過不同顏色的方式註記,讓學生更容易學習如何修潤文句。




線上課既然是時代的趨勢,我認為與其觀望、抗拒,不如思考如何運用科技的優勢,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我們可以利用科技的即時反饋,提升課堂的互動性,只要教師懂得善用不同的學習平台,搭配適合的數位工具授課,就能讓線上課更達到學習。我平時就把習慣運用學習吧平台把所有課程數化位,包含上課的ppt、補充的影片、文章、平時測驗等,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步調,自行預習或複習,讓學習個人化。


以上全文刊載於好康報報:








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2021新北夢~序列化的寫作課程

今天和小國B的夥伴分享「序列化的寫作課程」,
用越翔老師的遊戲改編,
帶著大家從撲克牌聊天室熟悉彼此,




接著檢視課綱,


搭配108新課本三大版本統整活動的語文教學點
梳理出寫作的序列,
最後搭配實際課例教學分享。


我也帶著一顆做序列化寫作課程的初心, 和社群夥伴辛苦撰寫的成果, 和夢n的夥伴分享,獲得許多迴響。




這套課程的編寫設計為了更符應十二年國教的精神,
讓學習更貼近真實生活,
儘可能以情境脈絡出發,
結合學生其他領域的學習內容或校園學習活動,
讓語文和生活情境有機結合,
幫助孩子留下更多的學習足跡。
在每一個單元中,我們也試圖透過「思路引導」、「結構組織」、「好詞佳句」、「範文欣賞」、「寫作練功坊」、「自評表」清楚步驟的引導,
讓教學和學習更輕鬆有效。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面電子書:
中年級序列化寫作課程
































【節慶活動】萬聖節系列活動~「藏書怪出沒!」閱讀尋寶遊戲

  👻  萬聖節系列活動第一彈: 閱讀小怪獸出沒啦!  #藏書怪現身 萬聖節除變裝、糖果,還有沒有簡單、趣味、有意義的活動? 今天靈光一閃!決定讓教室的書住進一群藏書怪!📚👀 牠們藏在書裡的便利貼上,等著被閱讀的孩子們發現~ ✨ 活動名稱:「藏書怪出沒!」閱讀尋寶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