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綱看議論文│
中低年級是奠定語文的基礎,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學習語文。
高年級就要開始用語文來學習,包含開啟孩子的批判思考能力。
從課綱來看可以大概理解議論文的教學重點:
5-III-5 認識議論文本的特徵。
4.議論文本(第三階段)
Bd-III-1以事實、理論為論據,達到說服、建構、批判等目的。
Bd-III-2論證方式如舉例、正證、反證等。
│PISA2018│
Exposition~說明解釋,強調的是如何。
Argument~會提出想法觀點,強調為什麼。
Instruction~指引,強調是什麼。
Exposition和Instruction比較接近說明文,而Argument則是議論文。
│PISA2018/2022文本與試題類型│
文本來源:
https://www.oecd.org/pisa/test/
施測以「數位閱讀」的形式呈現,較窄的左欄為題目,較寬的右欄為閱讀文本,分三類型:
(一)同主題、不同表述方式的多元文本
(二)仿社群媒體的非連續性文本
社群媒體裡的每一個訊息都是獨立的,裡面都含有不同的觀點、想法,和議論文的學習有密切的關係。
(三)同主題、不同立場的議論文本
這篇測驗對於飲用牛奶的立場舉了二種相對思考觀點的文章,一個是贊成飲用(牧場方),一個是向牛奶說不(醫療記者),裡面的不同觀點和發言者有關。重要的是觀點沒有對錯,透過不同立場的文本就是鼓勵讀者發展自己的觀點,因此評量的重點是要請讀者解釋自己的觀點,並要求讀者參考文章中的資訊來解釋,也就是閱讀理解教學應該以證據為本的回應方式。
PISA的題型選擇題和問答題的比例是4:6,我們的學生有5~6%的學生對於問答題是沒有填答的,可能是他們不會,因此教師在出定期評量時,不妨增加設計問答題,問答題的答案不是在求標準,而是讓孩子回應合理的答案,讓學生透過文字來表述自己的想法觀點。
│文本、文體、文類、文本表述差異│
💙文本(意義性):凡是顯示意義的文字、符之句段篇章等文字媒體都是文本。
💚文體(鉅觀):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抒情文,文體是一個概覽,一篇文章中可能還是有不同的表述方法,但若記敘表述段落居多,則歸類於記敘文,若說明表述的段落居多,則歸類於說明文。說明文與議論文的差異在於前者是客觀理性,後者是主觀理性,而記敘文則是比較主觀感性。說明文和議論文因為都是理性的,所以常見有許多句型的使用,都是為了清楚的表達邏輯關係。
💛文類(目的):詩歌、散文、故事、小說·劇本,以文學概念為出發。
💜文本表述(微觀):記敘文本、抒文本、說明文本、議論文本、應用文本
在教學時,可以問孩子這一段是用什麼表述方式來書寫?讓孩子慢慢了解一篇文章會揉合不同的表述方式(越到高年級越是如此)。
在教學或備課時,不要只關注文本的內容,更要關注文本類型的本質,以詩歌而言,不論詩人寫什麼主題皆是載體,要重要的是了解詩人要透過這首詩要表達的情感或觀點是什麼,讀出背後的情意。
👍👍👍👍👍👍👍總結:文本類型不同,教學重點就有差異。
以早年舊課文<發明和發現>的文體來思考說明文和議論文的區別分式:
發明就是無中生有,發現是本來有後來找出來,像這樣的定義是放諸四海皆準,就是說明文。說明文就是透過一個有組織化的結構,傳遞資訊或知識,雖然最後一段含有一點主觀成分,但不影響整篇說明的比例,因此還是歸在說明文。
│議論文的教材安排│
💙不論是哪一家教材的安排都是循序漸進,以翰林版的教材為例:
【五上敏銳觀察】基本議論文:認識論點論據
【五下良言一句三冬暖】進階議論文:正例+反例
【六年級】結構的調整安排+論證方式
💜康軒版的教材為例:
【五上從挫折中成長】基本議論文:認識論點、論據、論證
配合學習地圖先進行論點、論據、論證定義的認識,其中論證方式是指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鼓勵學生思考論據是否呼應論點來回思考,以這篇而言論證方式就是舉例論證。
💛南一版的教材為例:
【五上小小力量把世界照亮】基本議論文:認識論點、論據、論證
配合語文天地先是進行論點、論據、論證的定義認識,也是舉例論證。
三家版本的第一篇議論文都符合下面的三段論結構。
│議論文的結構│
形式優先(寫作的角度,先立架構再論述)
💙三段:引論、本論、結論
💜四段:起、承、轉、合
💛五段:破題、立論、闡述、方法、結論
內容關係(閱讀的角度,分析意義段之間的關係)
💙總分結構:總分總、總分(演繹)、分總(歸納)
💜並列結構:不同的例子
💛 遞進結構:由淺而深,由輕而重,由近而遠......層遞漸進。
│議論文的教學示例~敏銳觀察│
課名~敏銳觀察,觀察是主題,敏銳是特定觀點。
💙引起動機:(結合學生生活經驗)
Q:說一說,你曾經/最喜歡觀察什麼?你的觀察很敏銳嗎?
Q:觀察這兩張圖有什麼不同?(兩張不同的沙灘)
💜讀課名
Q:「觀察」和「看」,有什麼不同?(同類詞之差異的比較)
Q:「敏銳觀察」意思是什麼?(帶入解決陌生語詞方法,如以拆詞方式來理解敏銳。)再帶學生回看單元頁,問問學生課名如何呼應單元主題。
💛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課名、段落內容、插圖三者要參照,同時把不懂的字詞或語句圈劃下來
👫【學習小任務】:小組/左右討論不懂的地方,等一下提出來討論。
Q:這篇文章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Q:作者的主張是什麼?(從第幾段可以知道)他想告訴我們什麼?
可以把自然段歸併成意義段
💚比較文本
Q:<敏銳觀察>和<小鉛筆大學問>這二篇文章在形式和內容上有什麼不同?
(多文本比較,不一定要比較新文本,也可以比較之前上過的課文。)
👫【學習小任務】小組討論:還記得「說明文」嗎?有什麼特色?
💜認識議論:
Q:課文中的「事實」和「觀點」在哪裡?
(可以用盲人摸象的故事來比喻解釋,大象的樣貌是事實,但盲人的看法不同,就是觀點。)
【學習小任務】個人思考:有沒有聽過「議論紛紛」?所以議論的意思就是?
接著進行議論文的定義介紹(不含論證方式)
Q:論據是作者用來說服讀者的實例「證據」,找一找在課文的哪裡?
💗學以致用
【任務大挑戰】請學生閱讀<善用時間>這篇文章,請學生思考:
這是一篇( )文,請找出這篇文章的論點(主張)和論據(實例)。
❤總結:學習重點~論點、論據
這篇課文在提出主張時,第一段就是論點,後面的段落是論據,如果我們閱讀到這類的文章,可以先判斷是不是議論文,再找出它的論點和論據,就可以輕鬆讀懂「議論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