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日 星期五

【阿德勒教室】從接納的溫柔中,長出前進的勇氣

(正向教育研習兩年之心得)


         進修是教師日常的一部份,但如果要推薦研習,有什麼研習是可以跨越領域適合每一位老師?目前我只想到:正向教育(阿德勒理論的實務運用)!

         人生沒有永遠的晴天,但阿德勒教會了我如何在雨中跳舞,如何面對受傷的心靈,柔軟的同理學生,溫柔的接納自己,我從未想到能找到教學的另一種可能性,原來,在愛裡無懼,就能與更好的自己相遇。


初遇~任何事都有不同的樣貌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一樣的人。當然,教室裡坐滿的二十幾個孩子,應該也是有不同的樣貌,可是,一個求好心切的老師,往往期待孩子有良好的習慣、正向的學習態度,用單一齊頭的標準來要求每一個學生,而忘了他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本來就會犯錯、會挫折、會抗拒,忘了他來自不同的家庭,在教養的過程中本來就經驗不同、刺激不同、風格不同,教育的本質應該允許孩子出錯,教師也應試圖了解孩子的生命故事。然而,當孩子表現不同預期時,認真的老師姿態可能就轉於嚴厲,容易以生氣、指責的樣貌來回應孩子,這樣的方式通常效果短暫,導致同樣的戲碼不斷上演。如果我們對孩子能降低滿足自己的期待,避免評價孩子,保留更多的彈性,才有可能真正關注到孩子的需求,協助他面對自己的問題。

        記得第一次上阿德勒的課,我就被一句話打動:任何事都有不同的樣貌!是啊,孩子的樣貌不會相同,教師的樣貌當然也應該有著不同的可能性,才能造就多元美麗的生命樣貌!


改變~用我的穩定,面對孩子的不穩定

        教師工作繁忙,情緒難免受到外界波動,如果我們想以溫柔堅定的姿態來面對孩子,就需要努力隨時擦亮自己的心,擁有一顆不被情緒、雜務干擾的心。

       每一次阿德勒的課程都有很多讓我獲得力量的內容,但聽過的東西要如何落實於日常呢?我把能提醒我的句子,寫在彩虹籤上,決定天天抽籤來提醒自己,也許這並不科學,也許有心理暗示的成份,但這就和出門前看一下星座預測一樣,心定了,有了航行的方向,更能維持情緒的平穩、接應的姿態。

      我發現抽籤的動作,天天抽,維持21天,真的慢慢就能把喜歡的理念化為信念的實踐!曾經好幾次要處理爭執事件前,連續抽到「用我的穩定,面對孩子的不穩定。」因為太穩合當時的情境,每一次抽到,內心都會閃過:「也太準了!」甚至還會起雞皮疙瘩的,也曾經連續四天我抽到「不要評價孩子,要信任和鼓勵孩子。」這些話彷彿是光的指引,讓我立刻調整自己,讓心靜也淨,才能讓孩子的世界倒影在我心中。

      我發現~只要相信,願意領受,就能從文字獲取能量!當教師自己開始改變,心裡有了能量,才能給孩子安全感、價值感、歸屬感。老師先示範表達鼓勵、欣賞、感謝,教室充滿了正向的氛圍,學生自然能模仿、練習和內化。


覺察~找到心的方向,重新照見自己

       阿德勒的理論協助我改變了帶班的風格,甚至也幫助我更進一步從回憶早年經驗來探索自己。阿德勒強調早年回憶與自己和外在世界觀點的一致性,每一個人都是由對過去經驗的解讀塑造現在的自己,因此找到過去的記憶和現在行動的連結,就能再次解構自己,安撫內在那個無助的小孩,賦予它新的意義。從看見自己生命風格的缺口,找到自己生命風格的資產,就能給正陷困境的自己溫柔的提醒。

      還記得,小時候要參加幼稚園的畢業典禮,但是我生病了,爸媽先帶我去看醫生,才趕往表演的地點。當時,時間非常趕,我隱約感到內心的不安和緊張,深怕錯過重要的時刻,但又不敢對爸媽說出自己的感受,要求他們再快一點,只好一路壓抑著情緒,所幸最後終於趕上了。這段記憶不知為什麼特別深刻,在我思考最近的煩惱時就浮現在腦海,阿德勒認為:「沒有所謂的隨機記憶。」個體只會選擇與當然困境相關聯的記憶。透過對話和省思,我才發現這樣經驗其實隱含著我的世界觀,我是知道自己要什麼,但覺得他人無法幫助我,所以我認為世界是變動的,希望透過把自己準備好,讓生活可以更容易掌控。那時我帶學校社群,但夥伴可能各自有事要忙,無法依照時間交出社群的作業,這件事困擾著我,才會在心中想起這段記憶。

         課堂上,黃柏嘉老師鼓勵我們:「用不同的方式面對同一個課題。」要練習在舊的故事中,選擇不同的詮釋觀點,而有新的看見,找到心的方向。於是,我開始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小時候的回憶,我想,我應該要感謝爸媽的協助,而不是覺得他們無法幫助我,對那時的他們而言,其實已經盡力做到最好的自己了。對應在現在的煩惱也是如此,我不該只關注目標和結果,而忽略夥伴們的努力,其實只要我願意調整步伐,最後還是可以一起到達終點。

       因此,如何察覺自己內心的想法,對照自己的世界觀,找到更多的可能性,才能避免內心的沮喪和挫折。或許我們除了鼓勵努力的自己外,也能允許自己放慢腳步,在事情不如預期時接住他人,也接住自己。


接納~敲開人際的冰磚,融化內心的冰山

       高年級的孩子類型多元,其中有一種是刺蝟小孩,只要別人對他有一點點意見,他就會先啟動攻擊來維護自尊心,在上了課之後,我更深刻體認到攻擊行為是孩子爭取被看見時的偏差方法,他們需要的是老師的陪伴,而非糾正,只有「聽他說,他才會聽你說。」

      我開始試著不評價孩子,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同理他偏差行為背後的傷口時,我發現我和孩子們之間有了更多的連結,更能開放接納彼此,也就敲開了人際的第一塊冰磚,慢慢融化了孩子內心的冰山,我發現刺蝟小孩的眼神開始變得溫柔,爆炸的頻率也逐漸降低。

      當教師願意柔軟,多一點接納,多一點傾聽,多一點鼓勵,生命才可能開啟對話、交流,師生之間的笑容變得更多,相處更舒服自在。


同理~不要贏過家長,而是要懂家長

        一直以來,和家長關係都十分良好,因為我把家長當夥伴,會把教學理念和家長分享,共同商討孩子的學習成長,也會暢通管道,隨時溝通,讓親師對話零距離,但偶爾也會遇見不講理的家長,這時就需要用阿德勒的同理心來面對。在和情緒上的家長溝通時,姿勢要放軟,先同理家長的感受,再說出自己的想法,若和家長的教育觀點不同,不要批判和指責,也不要硬把自己的想法塞給家長,試圖提出一個折衷的方案,才容易圓滿順利解決。

       好喜歡曾端真老師說的:「親師會談的原則,就是不要讓父母感覺被責怪。」天下沒有不想把孩子教好的父母,但卻有許多受挫折的父母,其實他們和孩子一樣,也需要被同理,需要被接納,需要被疼惜。在我接觸的家長中,有許多是經濟弱勢的家庭,他們被生活壓力追趕到無法喘息,工作不穩定,無法安頓自己,回家自然也無法用正向情緒面對孩子,和孩子之間缺乏對話,這時,老師就可以成為親子之間的潤滑劑,聽聽孩子的心聲,鼓勵他多體諒家人,也試著站在家長的立場,了解他的困難和辛苦,曾經,我協助過一個以自殘和父母抗議的孩子,給她安穩的力量,再鼓勵她尋求解決方法,與父母和解。

      在教師生涯中,深深覺得親師溝通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首先最重要的是傾聽家長和孩子的聲音,唯有建立良好的關係,當ME變成WE時,當彼此理解和同理時,溝通和改變才可能發生。

 

不負遇見~情感的流動,生命的交會

     二年的課程,學完到底留下了什麼?我記得有一次端真老師說:「留下的應該是一顆想幫孩子的心。」說再見前,我確信自己還擁有一顆滾燙的心,雖然不捨,但我相信已經不負遇見。

      感謝moxa基金會舉辦這麼優質的研習,感謝講師群們長期的陪伴,讓生命交會的光芒成為閃耀的希望,讓我可以在二年的時光裡,努力將知識變成信念,讓信念轉化為行動!

     「當孩子離開我之後,到底他們會記得什麼?」

      期盼自己成為能接納孩子的老師,陪伴他們長出前進的勇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科技展】康軒數位論壇~讓AI成為你的神隊友

  👉AI入口網站 https://padlet.com/sunny680228/ai-kidw24rix7qxa3g5 👉ChatGPT應用於語文課程設計的實例分享 課例~遇見美如奶奶 運用AI進行語文備課STEP1💚找文本亮點 運用AI進行語文備課STEP2💚設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