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老師也要學不停】差異化教學的課堂實踐~劉繼文

 差異化教學:只要在課堂上進行教材差異化、教法差異化、評量差異化其中之一,就可以算是差異化教學。


【理想的課堂圖像】

思考:如果孔子穿越時間到現在教倫語?

找出老師的幫手:小老師、影片、科技、講義等

影片:薩爾曼·可汗~影片能改變教育 可汗學院 成長型思維(Ted演講 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N9smun8lM

運用影片自學可以讓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隨時暫停或重播,透過科技把教室變得更人性化。

思考:同樣的內容可以教幾遍?

每個人需要學習的時間和長短不同,同步教學會受限於課堂時間和地點,非同步教學則可以不受限的反覆觀看。

思考:看影片就學得會嗎?
比較:看<爸爸的置物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MBi0rkG28
            <製作隔夜燕麥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56-QrYXEk

看影片若一邊做別的事,或把教學影片當電影看,學習效果低,教學影片訊息濃度高,所以要搭配講義或筆記,才能讓學生停頓思考,讓學習確實發生,不會船過水無痕。

沒有紙本講義只是看,看影片寫講義才是學


【差異化x科技】

思考:科技如何幫忙老師?

均一平台:有影片、習題,供學生自主學習,線上的習題可以即時回饋, 提供解析。
或是差異指派任務 。

學習吧:可以錄音和語音辨識系統。

思考:你覺得診斷可以怎麼做?

【差異化教學的上課】

差異化教學可以同質分群,分成三軌,因應組別不同狀態,給予不同的學習任務。

透過不同的時間和任務安排,讓每個人有自己的學習步調,搭配講義,可以讓學生自學。


思考:一定要三軌操作嗎?


簡單的作法可以把班上成為二組,快組重思考,慢組重操作,讓各自有自己的學習步伐。

(摘自劉繼文老師上課ppt)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遠距共課】東北角讀報教育計畫

 偏鄉的孩子缺的不是能力,而是刺激,

如果可以給孩子一份禮物,我希望用多元的報紙帶著孩子看見全世界。

感謝延昌校長帶領一群認真熱情的校長老師們,

請我和信源老師一起運用遠距直播、載具操作及平台運用,

試圖突破偏鄉人少的限制,

將每校視為一個小組,讓偏鄉孩子在課堂中跨校討論,從發表活動中學習成長。

孩子們一邊讀報紙,一邊學方法;

老師們一邊線上同備,一邊滾動修正~

其實師生都在學!師生共學、城鄉共學!

遠距教學,比想像中要顧及更多情況,

對我而言真的是挑戰,但帶來的感動也是滿滿的無法想像!






【計畫源起】
校學生數漸減、課堂討論互動不足,如何促進學生討論

(一) 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邀請名師與各校教師進行課堂實務共備,並運用公開課模式讓各校老師與名師有充分對話交流、有效提升教師教學實務。

(二) 活化學生學習的豐富性:以名師課堂實際教學讓學生享受不同的課程或教學活動實作、並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及增加學習模式。

(三) 增加學生學習互動能力:運用遠距直播、載具操作及平台運用,將每校視為一個小組概念,讓偏鄉孩子在課堂中跨校互動討論。


【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第三堂課】






2022年4月6日 星期三

【老師也要學不停】陳彥冲 老師~從課例談素養導向教學設計

 今天週三進修,很榮幸邀請南一國語主編陳彥老師來和大家分享素養導向教學設計。
雖然遇到疫情,臨時改成線上研習,但課程一樣精采,以下是今天筆記(圖片經講師同意後使用):

【開場~最需要教育愛的地方?】

以駕訓班的經驗帶入教育素養的重要,
教練不斷的說:
這個很重要!會考!
不用問這麼多,你照著做就會過!
這不是講過了嗎?

(試想,類似的話是不是也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經驗?
   我們是不是也會這樣問孩子呢?)
等到有一天真的要上坪林山路的那一天,
才發現自己也可以做到!
(與教育對應,
   如何從駕訓班畢業到真正上路才是重點,
   因此,讓學習的內容應用在真實情境才是學習目標,
   而讓學生有需求時,才會擁有促進學習的動能,
   並轉化應用學習內容。











【國語課學什麼?】
現在國語課通常會教語文知能、文本內容和學習方法,
但哪個部份又更該著重呢?
試想,我們現在還記得小時候學到的哪些課文內容呢?
文本的理解固然重要,
但藉由理解文本的學習過程,學會的知能和方法才是可以遷移應用的能力。

素養教學要從找點到找











素養導向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應用在未來的生活中,
所以如何幫原來的教學找到一個接點,
讓學習者更知道為什麼要學習這些學習內容,
會是教師在設計素養導向教學的核心關鍵。

幫學習找到接點,可以有下面這些方法:











例1:學習寫讀書報告,對應到未來生活,可以應用在youtuber的開箱文中。
例2:學習寫議論文,對應到未來生活,可以應用在網路提出公共政策(需要有論點、論據、結論)。

國語課,常以文體來區分教學重點,要運用不同文本的特色才能發揮文本價值:











記敘文為例,知識點可以有很多,但可以用不同的教法來教這些點:












例一:南一版~五下3怎樣成為小作家
是一篇敘述為重的文本,除了有作者的觀點以外,還有更多次序的過渡詞(接下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帶著孩子找出這些重要的關鍵詞(摘要能力),再以圖像筆記帶孩子畫出流程圖。

例二:南一版~三下愛玉的變身術
透過表達次序的連接詞(首先、再、接著、最後)把做愛玉的過程說清楚,因此在教材設計時,是以透過說話練習,讓學生把做事情的步驟說清楚,等會說了之後,再由口述到筆述,做循序漸進的練習。定期評量時,也可以用聆聽測驗評量學生是否學會這樣的能力,如:













例三:南一版~五下13被埋葬了的城市(時間軸)
透用圖像組織方式梳理依時間序書寫的文章,未來才能學以致用,以110會考國文科題目為例,就是運用這樣的概念:










詩歌為例,
低年級的童詩大多是【實和實】的聯結,高年級的詩比較是【實與虛】的聯結。
詩就是透過想像和意境來表達日常生活中的景像,用以表達抽象的概念或情意。
透過觀察生活、感受美好,才能帶孩子找到寫詩的靈感。


例1:以南一版~六下未走之路
樹林的岔路就如同人生的各種選擇,把這樣的意象與綜合課的生涯規劃結合。
例2:南一版~六下春
以想像來描寫草、花、風、雨,加上精煉語言,所以雖然是散文,但美得像詩!
教學活動~春遊陶博館、二行詩(語文+藝文)


議論為例,從課文—>拼圖辯論法—>說服
結合生活議題:你贊成小學生九點上課嗎?
不論贊成或反對,都要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同樣的主題,可以練習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來表達:











在其他教材中,不論是自然領域、社會領域,其實書寫都是有脈絡的,可能是因果關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因此要教孩子做各種筆記的方法(表格、心智圖、文氏圖等),而且要讓學生思考:該用什麼方法筆記?為什麼要使用這樣的方法?在評量時,可以透過同質分組、差異化任務來安排。


【結語】
不論是什麼領域,都應以領綱為出發,
把學習重點與生活聯結,找到接點,
當一個不盲目的老師,
帶著孩子培養真正的核心素養。



【演講分享】2025科技展教案沙龍|《用 HiTeach 玩寫作!》

 《帕拉帕拉山的妖怪》x HiTeach  感謝大家一起熱烈的參與教育科技展的教案沙龍,今天示範的繪本教學,大家給我的情緒價值好滿^_^有老師回饋「看fb看不出教學脈絡,現場看實在太精彩!」 原來閱讀 寫作× 科技,真的能讓課堂亮起來~ 透過強大的HiTeach 多元功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