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言志】
詩言志,指的就是透過詩來表達想法看法,可能是很廣泛的抒發情感,或議論某些現象、內容,通常由淺而深可以分成三個面向:
象:現象(客觀事物)
意象:現象顯示出的意義
意境:一節和一節詩的結合,顯現出一種情境、一種意境。
閱讀:由下而上(Bottom-up)的模式
帶著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感受到音韻和節奏,用想像力去帶動,在意象中可以體會到不同的啟發,詩是情感的出口,應該是自由、不受限的。閱讀詩歌有很大的解讀空間,也因此很難標準化,所以很少在大考時出現。
寫作:由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
(非一般教學的仿作,指的是詩人的創作)
基於事物觀察、情感埋藏、議題隱含和人性探究,寫詩時應該是先由主題發想,才會落為文字,把心中的想法轉化成文字,透過文字的排列組合,把想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
【詩歌的賞析】
老師在賞析一首詩歌時,可以思考三個面向:
寫什麼?
如何寫?
為什麼要寫?
💛教授小提醒:詩的本質是內容,不是形式,因為形式是為內容和主旨服務。詩歌教學的重點在引導學生讀出感動,而不是只是教學生句型、修辭,那會失去最耐人咀嚼的核心,這樣教詩歌就太可惜了。
【詩歌的技巧】
賦:直接陳述
低年級的詩歌常是直接陳述,詩歌也可以直白的表達。
比:比喻
詩歌中常見,以以物喻物,以促進對主題的理解。
興:觸發聯想,由物觸情
現代詩常見,直接用一句話跳到另一句話,產生互文的效果,觸發某些情感,產生新的理解。
下面三首詩歌,雖然形式不同,但都是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也就是與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提到的一樣:我們義大利的寓言故事,總是在談論愛與命運。我私以為·詩歌也是。
上邪!
吾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杜甫·〈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轉化到內心的世界)
余秀華·<我愛你>
巴巴地活著,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
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
茶葉輪換著喝:菊花,茉莉,玫瑰,檸檬
這些美好的事物彷彿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內心的雪
它們過於潔白過於接近春天
在乾淨的院子裡讀你的詩歌。這人間情事
恍惚如突然飛過的麻雀兒
而光陰皎潔。我不適宜肝腸寸斷
如果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
我要給你一本關於植物,關於莊稼的
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
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
春天
文學是詩歌的核心,詩歌是最早的文學,用以流傳精神與文明,承載了人類情感的歸屬。對照這些詩而言,他們都在表達愛和命運,愛就是對事物的付出超過一般的水準,命運就是無法去掌控的,命運很多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人措手不及,很多事情的無奈、無法掌握。
💛教授觀點:詩歌是無法教的,無法給予,只能引導,讓詩的意義可以被再詮釋、被建構。
【詩歌的閱讀理解】
1.基礎語文:字、詞、「語句」
詩歌在教材上仍是需要有基礎的語文字詞理解。
2.深入討論:意象、意境、意旨
讀懂了詩的表層意思,就要進一步思考:難道只有這個意思嗎?透過這首詩,詩人到底想表達什麼?可以透過小組討論,只要合理,沒有標準答案。
3.細讀探究:象徵、隱喻、再現
進入形式和表達技巧思考:為什麼有的要標點符號?有的不用?為什麼要用這個詞,不用那個詞?細究後,就會發現短短的詩歌,只要細細思考,就能開啟不同的視野和想像。
同一段文字,只要排列、斷行、空格的不同,節奏就會不同,試比較如下:
讀完之後,我們就可以思考:蘋果代表什麼?是真的蘋果嗎?冰箱代表什麼?是真的冰箱嗎?為什麼會遺忘?這時,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探討符號-->文字,思考從能指(單一的意義)到所指的可能(多義性)。
聆聽:
6-II-5仿寫童詩 6-111-4創作童詩及故事
💛教授觀點:國小高年級要求童詩創作,其實有點不像創作,而是透過形式上的模仿寫的詩,有點像是散文式的詩歌。
【國語文教材中的詩歌】
一年級認識的字很少,雖然低年級教材中很常見到詩歌,但目的可能更多是學識字,而不見得是詩歌,用詩歌的形式呈現是為了韻,為了學生好記憶。
整首詩很形象化,以陳述性的方式描述跳水,這首詩歌除了表面寫的跳水之外,更重要的要由象推意,得出詩人的意旨:跳水象徵年輕人對未知的勇敢躍進。
可以先找出詩眼是青春,進一步思考:其他語詞和青春交互可以產生什麼效果?
為什麼十米?十米代表的不只是高度,更有一種冒險、挑戰,彰顯了青春特性。
為什麼陶醉於湛藍?湛藍指的不是海水,可能是人生。
為什麼是雪白的讚嘆?把水花比喻成掌聲與驚嘆聲,富有詩意。
【詩歌教學二部曲:深入討論】
A生活情境
Q:你認為時間是什麼?
Q:做什麼事,時間過得慢?
有時候三行才一句,每一行都會有些作者表現出的某些意義,把每一行讀完後,可以重新再理解這句話,思考為什麼句子這樣切分,作者想透過這樣的切分強調什麼。句子的切分不只是視覺上的設計,更是詩人有意傳達的表現手法。有些文句若沒有標點符號時,在朗讀時,則要思考如何表達語氣,這則來自讀者對句意的理解。
先讀句,再分行,接著細讀詞: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作者會說牠跑得實在太快了,而不是牠跑得太快了?
去細究這個詞其實是作者想傳達想強調的意思。
C深入討論
仿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仿寫的難度可以透過差異化任務給孩子選擇,不好著手的可以從仿寫開始,只仿一段、多仿幾段(仿形式),到挑戰自由書寫不受限課文的形式,都是可以的。
讀完第一課〈時間是什麼》這首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