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主要是以客觀說明為表述方式,用準確、簡潔、平實的語言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從說明的對象而言,可以分為事物性說明文、事理性說明文。
事物性說明文對孩子而言並不陌生,在過去的學習經驗裡,學生學習經驗皆為事物性的說明文,說明的重點在於解說「是什麼」,把一個事物的性質、種類、特色介紹清楚,如:本冊的米食飄香、掌中天地;本文則是事理性說明文,說明事理的含義、概念、原理等,重點在於解釋「為什麼」處處皆學問,若以康軒版的說明文課文分類來看教材地位(如下圖),應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事理性說明文,故教師應以此為學習重點,掌握教學重心,發揮文本的最大效益。
一、文體:說明文
二、表述手法:說明、敘述
三、課文結構
自然段
|
文章結構
|
課文
| |
第一段
|
解釋題意
|
生活處處皆學問,只要用心體會,便會發現知識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 |
第二段
|
舉例說明
|
詳寫
|
清涼的夜晚,仰望天上的點點群星,有些人只看見星星的美麗,有些人卻發現了星星運轉的週期;再經過長久的研究記錄,人類終於了解了宇宙天體的奧祕。
|
第三段
|
詳寫
|
海邊捕魚的人,大都知道潮汐的起落。可是有人格外細心觀察,發現漲潮、退潮和月亮的圓缺,竟然有意想不到的「巧合」。經過不斷的探索,人們發現了其中的祕密,原來「潮汐」是月亮和地球玩的拉力遊戲。
| |
第四段
|
略寫
|
小草是在春天發芽,葉子會在秋天飄落;毛毛蟲會羽化成美麗的蝴蝶;合作的螞蟻發現食物就興高采烈的「呼朋引伴」;畫畫的人將顏料和一和,調色盤馬上就變出繽紛的色彩;音樂家的雙手在鍵盤上輕輕彈奏,鋼琴就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這些多采多姿的成長變化和心靈的躍動,處處都有讓人驚喜的發現。
| |
第五段
|
提出方法
|
看看山,聽聽海,欣賞一部電影,安靜的享受閱讀,與家人話家常……。只要在生活中傾聽,在生活中感覺,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在生活中靜靜思考,你會發現奇妙的世界裡處處都有值得探究的地方,等著我們去發現;你也會發現我們的周圍,藏著許許多多的知識,等著我們去探索。
| |
第六段
|
總結
|
生活中不是缺少學問,而是缺少觀察的眼睛;生活裡不是缺少知識,而是缺少開啟的鑰匙。用心探索與觀察,處處皆學問。
|
四、寫作手法:
1.3W結構:課文以「what是什麼-why為什麼-how如何做」為主,首段先破題解釋「生活中處處皆學問」,中間段則舉例說明「為什麼處處皆學問」,再提出方法「用心觀察探究就能發現處處皆學問」,最後總結主題。
2. 舉例說明:說明抽象的事理最常見的方式就是以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讓讀者理解艱深的道理,更快速的了解主題,而舉的例子又是日常生活週遭的範圍,凸顯現出「處處」皆學問。
3. 詳寫略寫:本文中間段共花了三段來舉例,第二、三段用觀察星象、潮汐現象詳細說明,並以「有些人只看見星星的美麗,有些人卻發現了星星運轉的週期」、「有人格外細心觀察,發現漲潮、退潮和月亮的圓缺,竟然有意想不到的『巧合』。」強調學問有賴用心觀察、仔細探究,與首尾段呼應。第四段則用了四次分號,連續舉了五個簡短的例子,透過植物、動物、人的多樣性來增加舉例的廣度,文章有疏有密,更具可讀性。這部份可配合統整活動三--詳寫略寫一起教,更省力。
4.加強語氣:作者為了說明清楚事理,用了幾個句式來加強語氣:
(1)「只要在生活中傾聽,在生活中感覺,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在生活中靜靜思考,你會發現奇妙的世界裡處處都有值得探究的地方。」à「只要……會……」的條件複句,強調在「傾聽、觀察、思考」的條件下,就能「發現處處皆學問」
(2)「生活中不是缺少學問,而是缺少觀察的眼睛;生活裡不是缺少知識,而是缺少開啟的鑰匙。」à「不是……而是……」的並列複句,利用相對的句子,強調後面追求學問的方法。
一、教學目標:以3w「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為結構,練習舉例說明、詳寫略寫的手法,習寫一篇事理性說明文。
二、寫作題目:探索與發現(利用單元主題統整寫作)
國小語文教材皆是以單元主題的方式編排,一冊會有四個主題,每個主題裡有三~四篇不等的文章,其主題相關(但通常文體不會完全一樣),會搭配一個統整活動,若單元主題和各課課文扣合性強時, 可以利用單元主題寫作,以本單元為例,作文可以「探索與發現」為題,根據單元頁的總說,把握主旨,寫成事理說明文的第一段;再縮寫第八課、第九課(或其他適合的故事)為詳細事例,形成中間段;再多舉個例子,運用分號,形成略寫的多個例子;最後再參考第十課的內容,提出方法,構思總結段。
三、組織大綱:
生活處處是學問,課文處處是材料,透過單元主題的寫作方式,不但學會習寫事理性說明文,也對單元主旨有更深刻的體悟,只要懂得用心探索、仔細觀察,你我都能發現許多生活中蘊含的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