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課是事理說明文,說明文本在中年級的學習重點是事物類的說明文,透過解說事物的性質、特徵、功能、構造或製作過程等,以邏輯、客觀、理性的方式來說明事物的特點,寫作目的是在說明事物「是什麼」。高年級的學習重點是事理類的說明文,強調說明的是一個抽象的原理,寫作目的是在說明事物「為什麼」。
💚學習重點:
1以簡單結構完成事理類說明文寫作。
2.掌握用「設問法」開頭的寫作技巧。
3.讀懂內容,理解文中各種職業配備背後隱藏的秘密。
💛文本分析:
一、引發好奇的標題和問題
使用問句形式的小標題(如「為什麼表演者要戴耳機?」)吸引讀者關注,並於每一段開頭先寫一些讀者原本知道的知識或習以為常的現象,再接著提出令人好奇的問題,以保持文本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條理分明的說明原理
本篇有三個舉例,每一個寫法都很接近,都是以「問題—解釋」的結構呈現,每個問題的解答有條理,方便讀者快速理解重點。
三、說明寫作手法
常見的說明寫作手法如下,本課主要以比較、圖表說明、數據三者為主。
1.分類別:把事物分類,讓說明更有條理。
2.列數字:利用數字說明事物的特點,能加強說服力,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3.作比較: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令事物的特點具體、清楚。
4.下定義:用簡潔而精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本質,讓人對事物有明確的概念。
5.舉例子:用事例說明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加具體、清晰。
6.運用比喻:把一件不易看到或較抽象的事物,比作另一件常見或較具體的事物,令事物的的特點更形象。
7.圖表說明:使用圖表、流程圖或插圖來輔助說明,使資訊更直觀,有助於讀者理解。
💜教學設計:
一、聆聽筆記
先帶著孩子看課名"哇!原來如此",想一想課文內容可能會說什麼?
孩子們很多都說這篇文章會告訴我們原來不知道的事情或知識,再配合圖片和單元主題來看,就可以推論知道要告訴我們的是關於某些職業的秘密。
有了概念後,便引導學生這篇文章可能會採取什麼結構來寫,再進行聆聽筆記:
等寫完筆記,再進入課文概覽。
二、理解文意
內容待補
三、認識說明文寫法
小組討論的內容如下,因為本文的寫法很相似,因此孩子很快就能掌握,並進一步模仿來寫作:
四、寫作教學:
待補
💚課文內容如下:
五、哇!原來如此
提到生活中常見的職業,你會想到什麼呢?有些職業我們耳熟能詳,能大致描繪出它們的樣貌,不足為奇。不過,有些職業的工作內容,背後隱藏了一些祕密,解開後,可能會令你大吃一驚呵!
為什麼表演者要戴耳機?
觀賞自己喜歡的偶像明星在舞臺上載歌載舞,真是一大享受。不過,表演者明明能聽到舞臺上的音樂,為什麼還要戴著耳機呢?
或許你會猜,戴耳機對表演者有所助益,但不確定這副耳機真正的功能。表演者在臺上戴的是「入耳式監聽耳機」,和一般的耳機不同:它的一耳會傳出伴奏的音樂,另一耳讓表演者聽到自己的聲音。兩耳都戴上則可以阻絕現場噪音,讓表演者掌握實際的演唱情況,避免走音或音樂跟歌聲不同步的情形。可以同時聽到伴奏和自己歌聲的耳機,是不是很神奇呢?
為什麼消防衣能不怕火?
每當發生火災時,消防人員總是迅速趕往現場撲滅火勢,救援受困者。不過,火場這麼危險,消防員為什麼能穿上消防衣便能「反其道而行」,朝火場前進呢?
也許你知道,消防衣有保護的作用,但你可能不知道,它為什麼不怕火燒。消防衣總共有三層:表面是反射層,上頭有金屬塗料,可以將大部分的熱輻射反射回去。中間是防水層,主要防止有毒液體腐蝕。內裡則是隔熱層,能隔絕肌膚接觸到環境的高溫。這件耐燃隔熱的消防衣,至多能承受攝氏八百度的高溫,替勇闖火場的消防人員,爭取多一些時間救援受困民眾,也能保護他們的生命安全。
為什麼拍電影需要打板?
說到拍電影,大家應該對「打板」這個動作不陌生。不過,為什麼拍影片前,工作人員要在鏡頭前拿著板子打板呢?
可能你會猜想跟現場的拍攝工作有關,但你也許沒想到,「打板」主要是為了影片後製。製作影片時,需要將影像和聲音分開錄製,避免錄到現場的環境噪音,以確保影音的品質。一部影片拍完,會產生大量的影像和聲音檔案,若沒有妥善安排,要找到同一幕的影音並將它們合在一起,無疑是大海撈針。因此,在拍攝現場,工作人員會利用「場記板」註明資訊,並藉由打板的聲音,提醒錄製的起始點。這樣,可以讓後製人員準確、有效率的將影音同步。場記板對現場的拍攝人員和後製人員,都是相當重要的小幫手呢!
在常見的職業裡,隱藏了許多有趣的祕密。你還想到哪些令你好奇的內容呢?設法找出答案,從中得到「哇!原來如此」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