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

【數位協力培訓一】如何利用AI進行課程優化~優履工作室(蘇淑菁老師)

 Claude 3

Anthropic推出Claude 3,號稱速度最快,全面超越其他AI。擁有強大記憶能力和快速處理長文能力,可以處理一本長篇小說的長度內容,也可以一次交叉分析五個檔案。分成低Haiku、中Sonnet與高Opus三種版本,Claude 3 Opus在推理和數學能力上勝過Google和OpenAI,並支持多模態功能。相關介紹可以參考下方連結:

Claude 3正超越ChatGPT ,官網如何使用?竟3秒讀完報告!(遠見)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10784

Anthropic Claude 3 全面完勝 GPT-4,全球最強AI大模型一夜易主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113578-the-worlds-most-powerful-model-changed-hands-overnight-and


AI比較表(此圖來源為上頁網址)
👉Claude 3網站

https://aiarchives.org/


【數位教學的表現效能指標】

👉TPACK 等級差異分析: TPACK 等級評分細則中的效能指標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TPACK: Unpacking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the TPACK Levels Rubric

https://www.mdpi.com/2227-7102/12/2/79

在教學中,教師使用不同層次的科技來支持學生學習,從認知層面到高級級別,可以深化教學內涵,以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

認識:教師使用教學科技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非專注於學科的發展。在引入新的學習內容時,大多數教師並未充分運用科技。他們使用科技的方式並未有效地支持學生的思考和學習新內容。相反地,教師更關注如何運用教學科技,而非如何發展學科思維。

接受:教師在使用教學科技時通常是以引導學生跟隨的方式,而不太關注學生的思考。雖然教師利用教學科技來安排課程,但往往缺乏讓學生進行探索的機會。整體而言,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這種方式對於課程主題的效率並不高。

適用:教師利用教學科技,激發學生對該學科的思考。選擇的教學科技與課程主題相符,科技的應用對課程主題的一部分非常有效,而教師運用教學科技,採用演繹法來進行教學,以利於控制探索活動的進程。

展延:教師鼓勵學生運用教學科技來培養思考能力,挑選與課程主題相符的教學科技,為主題探索提供了另一種途徑進而建立對該學科概念的理解。教師運用演繹和歸納的教學策略,以支持學生發展學科思維。


精進:教師所選擇的教學科技與課程主題相合,讓學生能夠透過科技投入到不同的學習主題中。教師多採用歸納式的教學策略,為學生量身打造教學科技任務,以幫助他們更深入理解學科知識的概念性。

 【利用AI進行課程優化~(實作內容,略)】


 【與AI共備的小技巧】

✅claude3比較不習慣用表格,可以善用Markdown格式,regenerate的效果也佳。chatgpt、bing比較習慣表格。

主旨句放前面,要求 AI做的事以頓號、隔開,給他的原文放在冒號:後,重要的內容可以用引號框起,斜線/會把內容串連,但用、會把我們的要求分開。

✅利用奧斯本檢核表(亞歷山大·奧斯本Alex Osborn於 1953 年提出)來發想修改。奧斯本檢核表提供九個問題框架,如:

1. 其他用途:現有的東西有無其他用途?保持原狀不變,能否擴大用途?稍加改變,有無其他用途?

2. 應用:能不能應用其他構想?有沒有相關的原理、方法、或技術可以借用?

3. 修改:能不能改變形狀、結構、顏色、材質、或動作?能不能改變組合方式?

4. 擴大:能不能增加尺寸、重量、強度、速度、或高度?能不能增加數量、頻率、或範圍?

5. 縮小:能不能減少尺寸、重量、強度、速度、或高度?能不能減少數量、頻率、或範圍?

6. 代用:能不能用其他材料、方法、或工具來代替?能不能用其他零件或元件來代替?

7. 重新排列:能不能改變順序、位置、或方向?能不能改變組合方式?

8. 倒轉:能不能顛倒過來?能不能反過來做?

9. 結合:能不能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組合起來?能不能把不同的想法或概念組合起來?


以下請AI利用奧斯本檢核表進行教學設計的示例:


【主題】:如何提高學生在線上學習的參與度?

1. 其他用途

* 將線上課程錄製成影片,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

* 將線上課程改編為遊戲或模擬,讓學生在寓教於樂中學習。

* 利用線上課程進行課外活動或社群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持續學習。

2. 應用

* 將其他教學方法或技術應用於線上教學,例如翻轉教學、混合式教學、或微型學習。

* 利用線上工具和資源進行教學,例如影片、圖片、或互動式學習平台。

3. 修改

* 改變線上課程的內容、結構、或呈現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

* 調整線上課程的難度和節奏,以符合不同學生的需求。

4. 擴大

* 增加線上課程的互動性,例如透過討論區、線上測驗、或即時通訊工具。

* 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和活動,讓學生可以深入學習。

5. 縮小

* 將線上課程拆分成更小的單元,讓學生更容易掌握。

* 減少線上課程的內容和活動,以減輕學生的負擔。

6. 代用

* 使用其他線上教學平台或工具進行教學。

* 聘請其他教師或助教協助教學。

7. 重新排列

* 改變線上課程的順序或結構。

* 將線上課程的內容重新組合。

8. 倒轉

* 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線上課程內容,並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和活動。

* 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概念,並在課後完成線上作業或測驗。

9. 結合

* 將線上課程與實體教學結合起來,形成混合式教學模式。

* 將線上課程與課外活動或社群交流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持續學習。

相關介紹可以參考:奧斯本檢核表_利用九個問題獲得新觀點

https://cn.linkedin.com/pulse/%E5%A5%A7%E6%96%AF%E6%9C%AC%E6%AA%A2%E6%A0%B8%E8%A1%A8%E5%88%A9%E7%94%A8%E4%B9%9D%E5%80%8B%E5%95%8F%E9%A1%8C%E7%8D%B2%E5%BE%97%E6%96%B0%E8%A7%80%E9%BB%9E-sola-fu?trk=article-ssr-frontend-pulse_more-articles_related-content-card

✅要更進一步精緻化教案,可以參考韋伯知識深度 (DOK)思考給予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

https://www.collegesidekick.com/study-guides/olemiss-education/foundational-reading-webbs-depth-of-knowledge-dok

level-1-recall(回憶)

動詞:排列計算定義繪製識別列表標籤說明匹配 記憶 識別 告訴等等。

重點:具體事實、定義、細節或程序。

level-2-skill / concept (技能與概念)

動詞:分類因/果分類比較區分估計解釋修改預測 關聯 顯示 總結等等。 

重點:應用技能和解釋如何或爲什麼的概念。

level-3-Strategic Thinking (策略思考)

動詞:評估、引用證據比較總結、 構建、 批判、 發展、邏輯論證、 區分、 制定、假說、 調查、 修改等。

重點:為了回應產生的計畫或解釋,複雜抽象的思考,保衛推論歷程或結論。

level-4-Extended Thinking (延伸思考)

動詞:應用概念、 分析、 連接、 創造、 批評、 設計、  證明等等。

重點:著重複雜解釋、思考、計畫,在新的真實情境中做運用

✅請AI設計評量規準表時,可以進一步要求他更具體、清晰、明確,在請他給學生自評表時,也可以要求他給予證據描述示例讓學生參考。

實作例子

https://chat.openai.com/share/1f76bcbd-9014-49e8-82a7-b6fa0aca13a9

https://chat.openai.com/share/16881c2f-736c-4f54-9cf7-6bf5dc903819




                                          增能最開心的莫過於和夥伴相聚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