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課本的設計,依內容架構來看,大致可以分為:
目次頁、單元頁、
課文、課後的學習重點(語文焦點、百寶箱或加油小站)、
每冊四個單元後的統整內容(學習地圖、語文天地或統整活動)、
每冊二個閱讀單元(閱讀階梯、愛閱讀、讀寫練功房)及自學篇章。
每一個部份其實都有不同的設計思維,教師備課時都應該思考如何運用,發揮教學價值。
以單元頁而言,要如何利用單元頁幫我們快速掌握學習重點呢?
我通常會這樣做:
【步驟一、閱讀單元說明,找出教學核心】
單元頁最大的字就是單元名稱,
通常單元名稱會是整個單元的核心概念,
單元頁名稱後面會有一段說明,通常備課時這部份念過就過了,
但其實單元說明通常直接揭示了單元的核心概念,只要有效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的形成、擴展、統整,有利單元教材的學習整合,也有助未來學習的遷移。
以康軒版三下第二單元為例,在備課時,我們可以閱讀後掌握敘述中關鍵詞:
觀察、思考、創意、解決、創造。
這提示了我們在閱讀後面的教材時,可以關注的面向和重點:
觀察到什麼現象?如何思考和發揮創意?解決了什麼問題?又創造了什麼價值?
以第四課工匠之祖而言,
觀察到什麼現象?觀察(斧頭砍樹太慢)現象
如何思考和發揮創意?思考(小草尖齒好處)和發揮創意(發明鋸子)
解決了什麼問題?解決(工人蓋王宮)問題
創造了什麼價值?(帶給後人許多幫助)
當透過核心概念的方式彰顯教材之間互相的關連性後,課文就不會是零散的學習材料,這麼多課的事實例子就會在學生腦海重新組織,真正形成概念。
當然,也可以進一步提出思考問題探究,提升到價值判斷的層次,啟發學生的思考:
創意和發明真的是人類生活進步的泉源嗎?(不論是否,都要提出例子說明,只要合理回答即可。)
南一版,是以單元概念出發,設計引發學生好奇的情境,而捨棄各課的內容介紹。
翰林版,各課的內容是以緊扣課文內容的提問引發學生好奇,再以一句呼應單元主題的名言佳句收束。
在內容方面,我們可以思考和學生生活經驗有什麼可以銜接,例如:第六課神奇密碼在探討QRCODE的發明對生活的影響,這就可以詢問學生是否有類似的生活經驗。
在形式方向,我們可以思考每課在形式上有何特殊的寫作方式滲透在教材中,例如:第五課學田鼠開路提到文中有生動的對話,在備課時,我們就可以關注課文哪裡運用了對話?達到哪些效果?(可能是反映人物的情緒、性格或內心想法,也可能是推動情節發展等。)進一步,我們可以設計透過比較的方式,讓學生發現對話的重要性,欣賞對話的寫作效果。
【步驟三、思考教材關聯,梳理教材脈絡】
【課文與課文之間】不同的課文圍繞同主題出發外,彼此間又是如何安排教材順序呢?
以第二單元主題創意無限而言,要讓學生了解人類的進步都是仰賴不同時代的創意發明,因此教材是依照時間順序來做編排:
這樣的提問可以提供學生思考合宜性,有助未來寫作取材內容的練習~
這二篇課文在敘述創造發明的過程有什麼共同點?(求同)有什麼不同?(辨異)
透過文本比較,我們可以發現第五課有對主角遭遇的阻力有多加著墨,這是這二課在敘述的結構上比較有差異的地方,這樣的比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創造發明的歷程不會完全順利,可以利用這樣的結構,請學生找一個生活中的創意發明來分享,拓展閱讀。(若要節省時間,也可以以習作的閱讀做比較。)
|
觀察現象 |
創意思考 |
解決問題 |
阻力 |
創造價值 |
第四課 |
斧頭砍樹太慢 |
思考小草尖齒好處和發揮創意發明鋸子 |
解決工人蓋王宮問題 |
課本未提及 |
魯班的發明帶給後人許多幫助 |
第五課 |
人口過多,產生交通問題 |
田鼠在地下挖一條路,讓鐵路地下化 |
擁擠交通得到改善 |
議員的質疑 |
完善的地鐵建設已經成為大都市的重要特色之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