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老師也要學不停】許育健教授~閱讀教學

    週末終於有空可以入場聆聽教授的線上研習,以下摘錄今天筆記:
 以下圖片出自許育健教授線上研習ppt,經教授同意才使用。

【什麼是國語文教學?】
國語文教學包括工具性的語用能力培養,也包含文學性內涵的探討,同時語文也是載體,當然與文化層面息息相關。

【閱讀教學和國語文教學的關係?】
國語文裡的閱讀教學是比較基礎的閱讀,但閱讀若是跨成為自主學習的一部份,閱讀就不限基礎的語文能力,而是更廣的面向,可以跨領域、跨學科。

閱讀教學可以包含:
1.理解(內容)閱讀理解教學:國語課文的內容深究。

2.策略(技能)~閱讀策略教學:不同文本的深度不同,學生不能只理解表面的意思,需要利用策略帶領學生更深層的了解文本內涵。

3.表達(形式)~讀寫結合教學:有時候,讀是為了寫,可以讀完模仿後再創造。

    

【閱讀的三個面向】




1.樂趣:沒有一個小孩不喜歡聽故事,不同的題材可以帶領學生體會不同的閱讀樂趣,促使他有想繼續閱讀的動力。

2.能力:自主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不同的文體,目的不同,選擇的策略也會不同。

3.態度:我們會希望在教育養成學生喜歡閱讀的機會,可以帶領學生,讓閱讀走入生活,可以透過閱讀陪伴支持生活,讓閱讀可以成為孩子生活中的選項。


【閱讀教學的三種理解】










當我們在閱讀時,其實就是讀者和文本之間交會的過程,我們會在這些語句中思考作者在對我說什麼,每一次閱讀其實都是對自己的回應,帶來不同的省思。

文本角度
:文本呈現什麼訊息?
作者角度:作者寫文章的目的?寫法的不同?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
讀者回應的角度:讀了文章後,我有什麼想法、感受、省思?

教師可以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思考自己最關注的面向。


【Chall的發展階段】









10歲以後,閱讀應該運用到各學科裡,建議各學科老師要帶領學生學習不同學科領域的閱讀方式,理解閱讀邏輯的差異。

【閱讀教學的層次】








國語課是在建立學生基本能力,也是低標的學習內容,在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去拓展學生的閱讀,達到自主大量閱讀的目標,在這兩者之間需要閱讀策略,尤其是中下程度的,閱讀策略是一種選項,不是每個人都必要,但在班級裡約有七~八成孩子需要,所以教師要教會這些孩子學習策略,才能讓學生和優讀者一樣,可以大量閱讀。金字塔的最上方是觀點,觀點不一定是一個立場,同意不同意是一種觀點,不論是否閱讀都會有自己的觀點,但閱讀可以提供更多思考的角度,來確認支持自己的觀點,不易流於管窺之見或意識形態,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點點表)】

篇章的角度









整本書的閱讀

教師若帶領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時,不能完全以點點表來融入,以六何法而言,就比較適合篇章的教學,若在整本書的閱讀時,以六何法來理解就很容易流於表層、太零碎,無法深入文本,但以詰問作者而言就適合,所以教學時要注意適用的範圍。

【由認知歷程來看教材設計】









教材的設計有二大類型:
1.由下而上~國語課文
以認知發展來看,我們會先認知生字的音義,後認知字形,再由詞帶義,詞形成短語,之後才會開始用句子學習完整表達,所以低年級的重點是【字詞語句】,在現場教學時,教師會帶領學生先概覽課文後,再透過隨文識詞,接著析出生字,進行生字教學。

2.由上而下~閱讀單元
全語文的概念認為在教語文時,不應把語文分割成字、詞、句各部份,而應以一個整體意義來看待,因此各版本的閱讀單元是以此概念做設計,主要會有二個概念:【主題】和【閱讀策略】,而不強調字詞教學。


目前的語文教材設計非單由下而上,或是由上而下,而是體現兩者並存的概念。

【從課綱看閱讀教學】





語文領域學習內容和閱讀教學的關係: 









【從閱讀學習表現看閱讀策略】

一、低年級閱讀學習表現中的閱讀策略:
1.圖像~參考插圖理解內容,如:看圖說故事、看圖說話
2.故事結構~連續性文本
3.預測~還沒有想法前就進行預測,預測主角反應、情節等
4.推論~A和B之間的關係推論,如:因果關係

二、中年級閱讀學習表現中的閱讀策略:
1.摘要
2.找支持的理由
3.提問(教師提問,不是學生提問)
4.理解監控(從第二階段開始進行後設認知開始培養)

三、高年級閱讀學習表現中的閱讀策略:
1.客觀事實和主觀判斷(結合高年級議論文教學)
2.連結知識和經驗(如:看到這裡,你想到曾經有什麼類似的經驗?)
3.自我提問
4.不同目的,運用不同策略(從辨識文章類型決定不同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