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我們這樣編課本-三年級作者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GP8G-ldm28&t=2406s
Q1:怎麼從教師(使用者)成為作者(編寫者)?
A:其實是一連串的驚喜,想當初我任教時,根本想都沒想過有一天我會從教師成為作者。
其實這一切的起點都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對語文教學沒什麼概念,所以開始跟著老師的研習學習,帶著我們分析本文,才發現教材的重要性和迷人之處,也才開始慢慢建立起語文教學的知能,後來到夢n當實踐家,分享所學,對語文教學的投入愈多,愈喜歡,後來老師問我要不要參與編寫教科書,我覺得是一個增進自己很好的機會,所以就勇敢的迎接挑戰,用我的熱忱和專業做貢獻,也因此這樣的過程,才發現編寫教科書的不容易,可以說是一連串的心酸寫淚史,也是自己的進步成長史。
Q2:中年級學生正值學習寫作的起步階段,更仰賴教材培養學童閱讀與寫作能力,康軒的教材又是怎麼協助孩子發展讀寫能力呢?
A:我們都知道孩子從低年級升上中年級,就開始由口頭語言進入書面語言,所以開始要習寫成篇的作文。康軒教材除了每一篇課文都是由讀到寫的橋樑之外,更利用了學習地圖,也就是過去大家熟的統整活動,來建置系統化的課程,打造學生的讀寫力。
學習地圖有三個主軸,每一個單元都會有二個策略:
(1)序列性的語文知識脈絡
依據課綱第二學習階段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表現,建置脈絡清晰的課程架構,以中年級的寫作學習表現6-Ⅱ-4 書寫記敘、應用、說明事物的作品為例,那麼就必須先認識敘述四要素、自然段、意義段和文章結構等語文知識,因此在三年級的學習地圖就會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介紹這些語文知識,協助學生打好紮實的語文根基,再隨著年段學習重點的增加,逐步認識記敘文、說明類文本、童詩的特徵。
(2)強化的閱讀策略系統
108課綱比過去更重視學習的歷程、方法,因此學習地圖以閱讀策略主軸,透過明示的教學步驟,強化學習策略系統,便可從「讀懂」跨越到「懂讀」,也幫助孩子學會了自學的方法。
Q3:課本→習作之間,該如何做連貫的學習呢?能不能請妳以所寫的三下第五課<學田鼠開路>來進行說明呢?
一、單元主題~創意無限
第4課~古代人的創意(鋸子的發明)
第5課~近代人的創意(地下鐵的發明)
第6課~現代人的創意(神奇密碼QRCODE的發明)
發現了嗎?課文的編排是很有層次性的,讓學生了解人類的進步都是仰賴每個時代的發明,最後一課帶孩子回到生活層面。只要發揮創意,就能為生活帶來不同的改變。老師們日後在看單元頁時,可以多想一想為什麼編者要這樣安排呢?裡面都有許多巧思等你發現喔!
二、課文內容對應到語焦重點(我會說話)
課文大意:
十九世紀人群湧入倫敦工作,交通擁擠便成為居民最頭痛的問題。皮爾森是處理交通糾紛的律師,想改善交通問題,便想學田鼠在地下挖路,讓電車地下化。他帶著設計成果拜訪市議會,議員一開始擔心安全,也擔心花費太貴,但最終接受了建議。世界第一條地下鐵路完工後,擁擠的交通問題得到改善,地鐵建設慢慢的就成為大都市的重要特色。
而故事最精采的部份是議員對提案提出反對意見,這讓讀者明白不論什麼新的好提案,都會有不同的聲音和需要克服的問題,因此我們利用課文的特點來設計成本課的語文焦點,讓學生學會表達意見時,可以先表達贊成或反對,再說明原因。這樣的學習設計,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表達力,更訓練了思考力。
三、課文內容對應到習作閱讀
世界任何的創新可能都是源自生活遇見了問題,才發揮創意,改變生活。因此配合這課的主題,由課內到習作,也做了延伸閱讀,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
題材內容上則選了學生很喜歡玩的樂高,原來這麼受歡迎的玩具是當初創造的原因竟然是木頭不足,才去想辦法解決困難。和課文結構一樣是背景—問題—解決—結果的典型故事結構,可以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
————————————————————————————
後記:
直播初體驗的感覺很不真實,自己面對鏡頭其實很緊張、不自在,還有很多待改進的地方,但我還是要鼓勵自己完成了這個艱鉅的任務,勇於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想~下次會再更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