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我的備課方法--以愛心樹為例

 感謝麗雲老師邀請我去年暑假在宜蘭夢N分享,讓我能夠好好整理自己的備課方法,分享後也得到一些正面的回饋,剛好利用寒假記錄下這樣的成長軌跡~~
【我的備課方法】
     「備好課,才能上好課。」麗雲老師再三叮囑我們,教師需要備課,課堂的學習才會發生,學生才能有效的學習。對我而言,備課可以分成學生、教材、教法,因為每位孩子都是獨立個體,教師一定最了解自己的學生的能力和起點,故暫不討論,所以我們可以先分析教材,再決定教法,透過教學目標的設定,而有語文知識、策略方法和思考價值判斷等高低層次的不同,可依學生年級、程度做不同進程的設定。



【如何備國語課】
備課如同射靶,教學好比射箭,必需先確定目標,才能調整射箭的力道、方向,射出一支準確的箭。目標的確定可以由外而內,層層推進,從年段重點、目錄、單元、文本分析到最後一課一重點,即能確定靶心。


【教學思考一:年段教學重點】
        國小階段橫跨六年,每個年段側重的教學重點不同,可以參看能力指標、108課綱,對照下圖(資料來源:教育部課文本位的閱讀理解教學網站)清楚看出低年級在生字詞的教學比重高,應教導識字策略,打好學習基礎;中年級生字詞的比重減少,開始進入閱讀策略(推論、摘大意、自我提問、理解監控等)的教學,開啟篇章的寫作;高年級的重心則幾乎轉至閱讀寫作上,閱讀策略的應用上難度更高(包含以文章結構寫大意、詰問作者等),寫作教學也開始練習議論的表述手法。
  教師一週的教學時數,可以參考年段教學重點比例,做出最好的教學時間安排,讓教學重點不偏離。




【教學思考二:思考目錄】
        從目錄的整體高度設計教學,有助教師辨析教材重點,做好教材連結,清楚掌握教學地圖,找到有效的教學切入點。

        教師備課時可以思考整冊中有哪些<文章結構相同>,尤其是新的文章結構,第七課請到我的家鄉來、第十一課台灣的孩子(紅色框框)同是分、分、分、分的結構,統整學習或溫故知新,其實都有強化學習效果的功能;或是<文體同手法異>,第四課米食飄香和第六課掌中天地(藍色框框)同是說明文,但一課是舉例說明,一課是依時間演變說明,讓學生可以比較寫作手法不同,更能掌握說明文的寫作方式。

        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問自己:這一次冊的哪些課文有跨單元間的連繫?


        除了同冊,也可以跨冊跨單元,找出文本中的共同性,如同麗雲老師群文閱讀裡提到的1+x,以一篇為主體概念,圍繞此文本,串連起其他相關連的文本,於閱讀教學中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在寫作教學中可以補充成為孩子的寫作素材,不怕學生沒材料可以寫。

        若以康軒四下請到我的家鄉來為例,要仿寫一篇介紹自己的家鄉,但又擔心孩子不夠認識家鄉,除了補充資料的方式外,也可以利用連結過去已經學習的教材:四上第二課阿里山看日出、第十課建築界的長頸鹿(裡面有介紹101),這樣就能讓學習奠基於過去的學習基礎上,讓學習更有效率。

        所以教師備課時,可以更關注教材間的連繫,最方便的方法就是透過每冊的目錄來思考。



【教學思考三:單元連貫性】

  國小語文教材皆是以單元主題的方式,一冊會有四個主題,每個主題裡有三~四篇不等的文章,其主題相關(但通常文體不會完全一樣),會搭配一個統整活動。所以我們就來思考單元主題、各課課文和統整活動間的關係:

  扣合性強的,統整活動就能和課文一起教,比如下圖文章的倒敘就能融入一束鮮花這課一起上,也可以單元主旨為寫作題目,各課課文縮寫為內容素材舉例,寫成一篇文章。

         扣合性較弱的,比如閱讀天地的這個主題,雖是名家選文,但文本間並沒有更明顯的共同主題,這時可以只就單課文本、主旨考量教學要點,以第十四課愛心樹而言,仍可配合統整活動四的閱讀寫作指導一起上。

【教學思考四:文本分析】
   每一個文本都是一個礦區,等著我們去挖掘蒐集最有價值的礦石,再細心切割、琢磨,最後拋光成最閃亮的寶石,因此文本分析更需仔細深刻~

  以<愛心樹>為例,本課改寫自謝爾.希爾弗斯坦的繪本,故事描述一個男孩在不同時期對大樹有不同要求,而大樹都盡可能滿足男孩,但並不求回報的故事。文本分析重點如下:


背景
地點空地
角色
大樹(性格:仁慈、貼心、熱心、善良)(給予者)
男孩(性格:自私、依賴、貪心、懶惰)(請求者)
問題
男孩想要錢買東西
男孩想要蓋房子給家人住
男孩想要船離開
解決
大樹給他蘋果                        
大樹想給他樹枝   
大樹給他樹幹  
結果
樹沒辦法給男孩東西,男孩只要靜靜的休息
核心概念
愛的表達和行動(付出和接受)
寫作特色
1.各段有時間過渡句
2.對話呈現出角色的心情轉折
3.以內心獨白、言語、動作呈現大樹的情感

   




【教學思考五:一課一重點】
        文本分析後,教師可找出文本最獨特處(其他課無可取代的地方),若文章形式典型、有特色,則教形式為優先考量;若文章的內容、主旨為文章最核心的價值,則可以此為教學重點。麗雲老師也教我們備課時問自己:「教完這課,要寫什麼作文?」來幫助自己判斷,形成一課一重點。

 以故事體而言,教完之後有改變文體、接寫、改寫、創作故事等寫作方式,或者也可從意旨出發,讓孩子把故事縮寫成一個論述的事例,習寫一篇說理為主的議論文。

 當時考量學生四下最後一課,即將升上高年級,我希望他們可以更懂事,明白父母的愛,最後我聚焦主旨為「愛的表達和行動」,希望帶領孩子思考大樹表達愛的方式是否合宜,進而思考父母愛孩子的方式又應該如何才能有助孩子成長?什麼樣的愛才是對孩子好?什麼樣的愛會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最後習寫一篇「愛與礙」的議論文。



  一課一重點,十四課就有十四個重點,可以協助教師檢視自己的教學脈絡,也可以成為孩子的學習地圖,循序漸進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



【教學思考六:提供鷹架】
     在確定教學重點後,教師要思考教學流程,設計能協助孩子的學習階梯,包含了:
1.讀懂大意:畫圖理解
2.讀懂文本:提問ppt、統整表格學習單
3.延伸寫作:補充的故事、影片和寫作大綱學習單

【教學思考七:決定教法—以康軒版四下愛心樹為例】
     教無定法,適用為貴,這裡只是分享我個人現在採用的方式,大家可以參考調整,有一個固定的流程,孩子學習時心理準備度比較足夠,有助學生學習內化,當然每一課會因為課文需要、學生反應做微調,偶而變換、穿插不同教學方式讓學習保有新鮮感,這課的教學各平時略有不同,細述如下:
 (關於一課的教學流程請見: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2928 )


<第一節:讀懂大意>
  在文本分析時,有發現文本每段幾乎都有時間的過渡句,為了讓學生發現過渡句的重要,關注文本情節的連續性,所以採取教師朗讀課文,學生聆聽並畫圖的策略。不打開課文,因為沒有文字的依賴,所以學生聆聽課文時會更專注,第一次聆聽(第一次讀),畫圖時一定會難免有所缺漏,因此讓學生打開課文,自己再讀一次(第二次讀),並對照文字,找出缺漏的細節,以另個顏色補畫上去,讓圖畫盡量表達出故事情節,第三次兩兩一組(第三次讀),互相看圖說故事,既訓練了口說能力,也更熟悉故事大意,第四次教師抽人說故事(第四次讀),一人說一格圖畫,因為不是同一個人從頭說到尾,所以故事的銜接會變得較不通順,此時讓學生思考說故事時少了什麼?再帶孩子回到課本發現過渡句的重要(可扣合統整活動二文章的過渡做複習),最後用螢光筆標記。在一節課中,學生利用聆聽、口說、閱讀的方式,讀了四次課文,對課文大意已快速熟悉。






<第二節:讀懂文本>

  利用故事基模再次提問,讓學生快速複習故事內容後,就可以讓學生區分意義段。 
              
  劃分意義段的命名原則一致為佳,但孩子這方面的原則仍有所忽略,一下子以時間為命名,一下子以事件為命名,所以我也再次澄清學生觀點,全班共同討論修正,再以表格歸納主角的情緒,從主角說的話、做的事再推論出其性格。



  最後讓學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曾見過類似大樹和男孩的相處情況?想一想,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什麼?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觀點。


<第三節:讀懂寫法>
  備課時可以配合統整活動來找出教學重點,統整活四有介紹對話的運用,學習如何寫對話才精采,所以可以帶孩子先讀統整活動->再讀課文找出應用處->以其他故事練習運用。



<第四~六節:延伸寫作>
   作文題目為「愛與礙」,先以教育的觀點出發,全班討論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會成就出不同的孩子?請學生思考曾讀過的文章中,是否有正向成功的教育例子?孩子很快的就說出林書豪,因為母親嚴格要求,所以他能兼顧學業和興趣;海倫凱勒的父母為他找老師、學方法,而不是替他打點一切;菲爾普斯的老師指責他無法專注,但他媽媽與他並肩作戰,鼓勵他練習泳技……這些曾經讀過的故事成為孩子寫文章時的最佳資料庫。


  因為課文中負面教材少,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加體會愛與礙的差別,我藉由影片和新聞等真實的例子,讓學生理解二種教育方式造成的差距。


   雖說議論文是高年級才需學習的寫作重點,但四年級開始其實也可以慢慢試著讓學生接觸,這邊教法是以楊裕貿教授的方式,論點、論據、結論這些專有名詞可以輕輕帶過或者不提,用孩子比較容易理解的話來說明,如:想法、例子、小結,能達到教學教果即可。
  不論是課內或課外的故事要寫成論據,皆可以「誰+問題+解決+結果+影響」的結構來縮寫故事,成為論述的例子。議論文舉例時可以一個例子寫一段(詳寫)或一段寫三個例子(略寫),因為配合主題有正反,所以正面論據一段,反面論據一段,為增加說服力,故每段採多例、略寫為主。


  這次「愛與礙」的教學,孩子們在課堂討論時都格外熱烈,大概是因為主題和他們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特別有感,相信經過這樣的探討,孩子們不只學會習寫議論文,更能夠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進而對生活產生影響,才是議論文更重要的價值。


  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張圖,這張圖是我在經理人雜誌上看到探討「專業」的價值,我把它修改一個向度後,覺得很適合我們省思自己的教學:我們對自己的教學有什麼樣的期許?我想身為一個教師,大家都期許自己具備「教學專業」,但專業是無法既快速又輕鬆的形成,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從每一次的備課做起,一次一次,長久而踏實,最終就能走出一條「專業」的康莊大道,所以讓我們一起備課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