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能夠有箱書的資源覺得真的非常實用,可以一人一本好好細讀,如果好好加以善用,學生一學期下來可以讀完很多好書呢~
這學期因為我們班外掃區開始打掃廁所,所以小朋友叫苦連天,為了讓他們可以抱著更慎重的心態去掃廁所,所以我們班就開始看了<報告所長>一書~
這本書是李光福老師寫的校園生活故事,
因為書中人物就是一個小學生,所以小朋友讀起來很容易感同身受,
在看完故事之後,我利用閱讀課來討論:
首先,要請學生回憶故事大意(只要遇到一整本的書就要做這件事)
最好的法寶就是利用目錄或小標題
我先請學生找出故事的小標題,然後寫在黑板上,請學生按照小標題的提示來說出這章節劇情發展,再請學生找出影響主角改變作法的關鍵章節,這樣學生又更容易掌握故事的脈絡和重點了~
接著,再進行深入討論。
因為問題會引導孩子思考,所以提問變得非常重要。
討論時可以先(一)依故事情節發展詢問,如:
1.為什麼楊舒敏不想當所長?
2.楊舒敏在當所長時,遇到了什麼困擾?
3.為什麼楊舒敏會開始運用巧思美化廁所?
4.楊舒敏後來想到什麼點子,把廁所變乾淨?(請寫出三種)
5.為什麼廁所最後變成示範廁所?
6.楊舒敏為什麼後來會很開心的接納所長這個職位?
或也可以請學生自己出題互相提問玩轟炸遊戲
在練習提問時,有時學生會無法抓到重點,會問出較不重要的細節,
可以在遊戲前,由教師幫忙篩選題目~
為了鼓勵學生練習問好問題,可以透過計分策略,讓學生不再只問單一的人、事、時、地,而多問出人物行動是如何進行或事件背後原因,讓學生可以更容易抓到故事重點。
不論是轟炸遊戲或是教師直接提問,
討論的方式都很多,可以自由發表、指定發表、分組討論、二二討論
這可以依照學生的程度、上課的時間多寡來決定
但我都會要求學生在回答的時候要"言之有據",
也就是我會請他們說出或標出答案在第幾頁。
一來,是可以請他們從文本中檢視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
二來,是可以方便其他同學共同翻閱討論。
再來,我會請學生從(二)生活層次去探究,
請孩子思考他自己的生活中有沒有和書中類似的情況,
希望他能把書中學到或領悟的道理用在自己的生活上。
所以我會問他們:
1. 身為班級的一份子,我們可以怎麼協助所長?
2. 請你想出二個可以美化廁所環境的好點子。
3. 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你覺得應該用什麼態度去面對才能讓事情有改變?
最後,探討的層次進入(三)如果層次。
書中的人物的價值觀及作法不見得讀者可以接受或認同。
因此,在討論故事時,我也很喜歡請學生設身處地的站在主角立場想一想,
如果你是他,你當時會怎麼做呢?
這無關對錯,但是只要進入了這個層次的思考,我覺得孩子的思考就會更寬廣,
未來他在做相關的事情時,也許就有更多可能性,這對孩子的未來會更有幫助。
至於,討論要不要寫學習單,我覺得各有利弊,
如果是我,我大概看了三本書才會寫一張學習單,因為雖然學習單是學習記錄的證明,但學習單的書寫會有錯字、文句通順等問題,一直關注在這個上面,學生反而容易把它當成一項作業,而不是一項享受,如果有很確實的討論了書的內容,這樣的過程會比寫學習單來得重要,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